胡为去关塞,何事落江湖。
岁月常违燕,飞鸣每候奴。
菰蒲虽足乐,矰缴绝须虞。
矫矫其高举,纷纷莫下俱。
胡为去关塞,何事落江湖。
岁月常违燕,飞鸣每候奴。
菰蒲虽足乐,矰缴绝须虞。
矫矫其高举,纷纷莫下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咏雁》,通过对大雁行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和人生选择的思考。首句“胡为去关塞,何事落江湖”以设问的方式,写出大雁离开边关要塞,投身于广阔的江湖,暗示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接下来,“岁月常违燕,飞鸣每候奴”表达了大雁与同伴相伴,遵循季节规律,忠诚地等待主人的习性,暗喻人应坚守职责,忠诚可靠。
“菰蒲虽足乐,矰缴绝须虞”进一步借雁的生活状态,强调即使在自然环境中找到安逸,也要提防潜在的危险,寓意人应时刻保持警惕,防范风险。最后两句“矫矫其高举,纷纷莫下俱”描绘大雁展翅高飞的景象,象征着高尚的志向和不屈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独立人格的追求,不愿随波逐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咏雁寓言,寄寓了诗人的人生哲学,既有对自由的渴望,又有对责任的坚守,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人格理想。
南土梅不贵,往往薪槱束。
倖然傍寒厅,久亦未见录。
墙隈非所恨,自可凌冬发。
奈何瑶台伴,辱近紫姑闼。
佳人虽薄命,时运忽来复。
一朝蒙闵叹,移近东家屋。
孤根便静深,池上映天碧。
我为渠主人,梅是先生客。
且须创幽榭,剩与种脩竹。
炎荒无雪片,且对冰花馥。
西施佩生麝,姑射步微月。
何当见旧官,应使中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