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子荣悼恒山韵·其二》
《和子荣悼恒山韵·其二》全文
金 / 李俊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消尽群阳道长阴,将军何患敌难擒。

唐家外望归藩镇,汉室中兴仰羽林。

忽堕曹吴分鼎计,方知胡越济舟心。

依然锦绣山川在,一旦浮云变古今。

(0)
鉴赏

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英雄命运的深沉感慨。

首联“消尽群阳道长阴,将军何患敌难擒”,开篇即以“群阳”与“长阴”象征历史的起伏与英雄的崛起,暗示即使在逆境中,真正的将军也不惧挑战,暗含了对英勇将领的赞美。

颔联“唐家外望归藩镇,汉室中兴仰羽林”,通过“唐家”与“汉室”的典故,分别指代唐朝与汉朝,表达了对历史盛世的向往与怀念。同时,“藩镇”与“羽林”则象征地方势力与中央权威,暗示了权力与秩序的更迭。

颈联“忽堕曹吴分鼎计,方知胡越济舟心”,这一联巧妙地运用了三国时期的典故,将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比作“分鼎”与“济舟”,形象地描绘了权力斗争的激烈与复杂,同时也揭示了英雄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抉择。

尾联“依然锦绣山川在,一旦浮云变古今”,以“锦绣山川”象征美好的自然与历史,而“浮云”则比喻历史的瞬息万变。这一联表达了对永恒与变化的辩证思考,以及对历史变迁中不变之美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主义、历史变迁以及人生无常的独到见解,语言凝练,寓意深远,体现了李俊民作为金末元初文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李俊民

李俊民
朝代:金   籍贯:自号鹤鸣老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猜你喜欢

咏怀武原古迹二十六首·其一马嘷城

徙倚高楼百感生,马嘷何处昔时城。

英雄割据青山在,吴越兴亡白鸟横。

潮过钱塘秋更阔,水流就李夜无声。

独怜芳草年年绿,吹尽东风万古情。

(0)

武原十五咏·其十三丰山泛秦溪入觉林寺

野寺疏钟动远村,旧游重访避秦源。

山僧掩关月未上,樵子负薪林已昏。

海市接天迷澉墅,沙云驱雨暗巫门。

归舟莫惜春归晚,万点飞花百草暄。

(0)

妇子縳蟹食客逸其二螯夜闻郭索索火得蟹晨起呼童放之溪中戏占八句

縳来八跽江珧熟,逸出双螯郭索游。

从此山童烧尔雅,不烦食案议蝤蛑。

无肠公子愁还失,有发头陀饱即休。

纵汝横行湖海去,霜清月黑自沉浮。

(0)

包坟探梅

包坟三百树,树树是梅花。

携杖乘春日,提壶坐浅沙。

香流溪脉乱,寒照帽檐斜。

遥问青帘下,村醪可更赊。

(0)

集字和桃花源诗十首·其十

舟还寻往路,桃源隔汉水。

缘境讯落英,平阡自美美。

所志今悉迷,问津何地是。

未及延陵高,无为终南子。

著作尚有人,云从晋处士。

(0)

过皇恐滩二首·其一

皇恐滩高泻碧虚,深秋风雨过城初。

扁舟客子愁难度,故国先臣恨有馀。

望帝山中春老矣,彭咸江上夜何如。

南来亦抱零丁怨,江鲤迢迢莫寄书。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