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疏钟动远村,旧游重访避秦源。
山僧掩关月未上,樵子负薪林已昏。
海市接天迷澉墅,沙云驱雨暗巫门。
归舟莫惜春归晚,万点飞花百草暄。
野寺疏钟动远村,旧游重访避秦源。
山僧掩关月未上,樵子负薪林已昏。
海市接天迷澉墅,沙云驱雨暗巫门。
归舟莫惜春归晚,万点飞花百草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林景象。首句“野寺疏钟动远村”,以“疏钟”二字,营造出一种悠远、空灵的氛围,仿佛远处寺庙的钟声轻轻唤醒了寂静的山村。接着,“旧游重访避秦源”,诗人回忆起往昔的游览经历,似乎在追寻某种隐秘的源头,引人遐想。
“山僧掩关月未上,樵子负薪林已昏。”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变换。山中的僧侣关闭了门户,等待着夜幕的降临;而山下的樵夫背着柴火,行走在黄昏的森林中。这种静谧与忙碌的交织,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海市接天迷澉墅,沙云驱雨暗巫门。”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海市蜃楼的奇观和云雨交加的景象,既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向往。
最后,“归舟莫惜春归晚,万点飞花百草暄。”诗人劝慰自己,不必因归程的延宕而遗憾,因为春天的美景无处不在,无论是飞舞的花瓣还是繁茂的草木,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达——珍惜当下,享受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千仞奇峰薄上清,葛洪于此尚留名。
紫麟瑞霭春风暖,白虎丹成夜月明。
点点苍苔空有迹,菲菲芳草不闻声。
高踪回首今何在,山水犹含万古情。
乳燕双飞,黄莺百啭,深深庭户。
海棠开遍,零乱一帘红雨。
绣帘低、卷起春风,香肩倦倚娇无语。叹玉堂底事。
匆匆聚散,又江南旅。春暮。人何处。
想歌馆睡浓,日高丈五。旧迷未醒,莫负孤眠凤侣。
长安道、载酒寻芳,故园桃李还忆否。
早归来、整过阑干,花下携春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