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中秋几月明,长先十日候阴晴。
清风不觉传三鼓,又恐冰轮碾女城。
百岁中秋几月明,长先十日候阴晴。
清风不觉传三鼓,又恐冰轮碾女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中秋前偶题(其一)》。诗中,诗人以中秋节为背景,表达了对节日到来的期待和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百岁中秋几月明",开篇即展现出诗人对长寿与中秋佳节的联想,暗示了对人生短暂与月圆长久的对比思考。"长先十日候阴晴",则写出了诗人提前十天就开始关注天气变化,以确保中秋之夜能有明亮的月色。
"清风不觉传三鼓",描绘了夜晚的宁静,连微风拂过都清晰可闻,直到夜深三更。"又恐冰轮碾女城",这里的"冰轮"指代明亮的月亮,"碾女城"可能是指月亮升至中天,照耀大地的情景,也可能暗含对月宫传说的想象,增添了神秘色彩。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情于景,既有对中秋节的期盼,又有对自然和神话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