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桥声骨骨,凄然苇风至。
儿童觅惊鱼,动处荷花是。
下桥声骨骨,凄然苇风至。
儿童觅惊鱼,动处荷花是。
这首诗描绘了北港这一景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静谧与生机。
首句“下桥声骨骨”,以“骨骨”二字形容桥下的声响,既突出了声音的清脆,又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仿佛能听到桥下水流的细语,引人入胜。
接着,“凄然苇风至”,“凄然”二字不仅描绘了风吹过芦苇时的凉意,更赋予了自然景象以情感色彩,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宁静之美。芦苇随风摇曳,似乎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儿童觅惊鱼”,画面一转,引入了活泼生动的一幕。孩子们在水中寻找被惊动的鱼儿,他们的欢声笑语与周围的宁静形成对比,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和活力。
最后,“动处荷花是”,这句话巧妙地将动态与静态结合,荷花作为动景,不仅点缀了画面,也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这里的“动处”既是孩子们活动的地方,也是荷花生长的环境,寓意着生机勃勃与和谐共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北港这一景致的静美与生机,以及其中蕴含的生活情趣和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