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有书来欲见寻,扁舟南下已春深。
浊河远贯长淮水,峡岸遥瞻宝塔临。
杨子宦游常落拓,茂伦心事转崎嵚。
云横雪拥蓝关路,总是平生愿学心。
近有书来欲见寻,扁舟南下已春深。
浊河远贯长淮水,峡岸遥瞻宝塔临。
杨子宦游常落拓,茂伦心事转崎嵚。
云横雪拥蓝关路,总是平生愿学心。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本中所作的《寄知止》。诗中描绘了诗人收到友人来信,欲相寻访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浊河”、“长淮”、“峡岸”、“宝塔”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壮阔的意境,同时也寓含着对友人所在之地的向往。
“近有书来欲见寻,扁舟南下已春深。” 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收到友人来信,欲前往相寻的情景,同时暗示了时间已经进入春天,预示着旅程的开始。
“浊河远贯长淮水,峡岸遥瞻宝塔临。” 这两句通过描绘“浊河”与“长淮水”的交汇,以及远处“宝塔”的景象,展现了旅途中的壮丽风光,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杨子宦游常落拓,茂伦心事转崎嵚。” “杨子”和“茂伦”分别指代诗人自己和友人,这两句通过对比两人的生活境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处境的关心和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宦途坎坷的感慨。
“云横雪拥蓝关路,总是平生愿学心。” 最后两句以“蓝关路”为背景,描绘了云雾缭绕、积雪覆盖的景象,象征着旅途的艰难与挑战,但同时也是诗人内心愿望的体现——无论前路如何艰难,都愿意坚持学习和成长的决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自我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
众人有口,不说是,即说非。
吾师有口何所为,莲经七轴六万九千字,日日夜夜终复始。
乍吟乍讽何悠扬,风篁古松含秋霜。
但恐天龙夜叉乾闼众,畐畐塞虚空耳皆耸。
我闻念经功德缘,舌根可算金刚坚。
他时劫火洞燃后,神光璨璨如红莲。
受持身心苟精洁,尚能使烦恼大海水枯竭。
魔王轮幢自摧折,何况更如理行如理说。
事遂鼎湖遗剑履,时来渭水掷鱼竿。
欲知贤圣存亡道,自向心机反覆看。
一林霜雪未沾头,争遣藏休肯便休。
学尽世间难学事,始堪随处任虚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