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记梦一首》
《记梦一首》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梦魂忽到姜山寺,竹径松门夜不关。

堂上千灯还闪闪,池中一水自潺潺。

十年迥悟空心法,万里归寻葬骨山。

攲枕觉来城角动,床头残月尚弯环。

(0)
鉴赏

这首诗《记梦一首》由宋代诗人李光所作,通过梦境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

首句“梦魂忽到姜山寺”,以梦境开篇,仿佛读者也随着诗人的灵魂穿越时空,来到了姜山寺。次句“竹径松门夜不关”,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竹林小径与松木门扉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幽深,似乎连夜幕也无法将它们隔绝。

接着,“堂上千灯还闪闪,池中一水自潺潺”两句,将画面拉近,描绘了寺庙内的景象。千盏灯火在殿堂内闪烁,映照出一片温暖而祥和的氛围;而池塘中的流水则静静地流淌,发出潺潺的声响,与灯火的闪烁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意境。

“十年迥悟空心法,万里归寻葬骨山”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领悟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十年的修行,使得他悟得空心之法,心灵得到了净化;而万里之外的葬骨山,则是他心中永恒的故乡,是灵魂最终的归宿。

最后,“攲枕觉来城角动,床头残月尚弯环”两句,以梦醒后的场景收尾。诗人躺在床上,耳边传来城角的钟声,提醒着时间的流逝;而床头的残月,虽已不再圆满,但依然弯环着,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韧与不屈。

整首诗通过对梦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追求、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时间流转的感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答胡学士·其一

卧病幽居况独居,愁来何物可消除。

一缄远寄千金重,赖有文渊学士书。

(0)

赠金谕德从子骥·其三

尔家仲父才情好,别后三年未得书。

玉笥金川有真乐,青灯黄卷近何如。

(0)

题萧德赞四时小景·其三

两行鸣雁分飞处,一个轻船逆上时。

藉是江天好吟景,不令风物动秋思。

(0)

送黄学士还永嘉·其三

深情仰都畿,逝将谒天子。

夕发斗城隅,晨趋阊阖里。

鹤发耀冠缨,龙颜顾为喜。

拜稽颂万年,惓惓未能已。

(0)

金幼孚挽诗·其一

独携书史傍林泉,荣利由来意澹然。

时绕金川看玉笥,未曾轻到县门前。

(0)

雪夜

沈沈寒夜永,历历禁钟馀。

空馆三更雪,残灯一卷书。

禅扉原寂寞,客舍独何如。

不是忘情者,孤怀讵可舒。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