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能何地脱尘寰,万壑松风梦寐间。
无限三槐仍九棘,孰知东国与西山。
声名赫奕终非福,滋味悠长莫若閒。
马足车轮不到处,陶门惟有昼常关。
端能何地脱尘寰,万壑松风梦寐间。
无限三槐仍九棘,孰知东国与西山。
声名赫奕终非福,滋味悠长莫若閒。
马足车轮不到处,陶门惟有昼常关。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次韵仁近见和怀归五首(其五)》。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诗融合了山水田园之意境与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端能何地脱尘寰,万壑松风梦寐间。"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于摆脱尘世束缚、寻求心灵自由之所向往的地方。这一景象通过“万壑松风”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而“梦寐间”则表达了一种隔绝于现实世界的心境。
"无限三槐仍九棘,孰知东国与西山。" 这两句诗中,“三槐”和“九棘”可能指的是某些特定的景物或隐喻,而“孰知”一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事务的淡然态度。
"声名赫奕终非福,滋味悠长莫若閒。" 这两句通过对比“声名”与“滋味”,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看破和超越,以及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声名赫奕”指的是显赫的名声,而“终非福”则意味着这些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相比之下,“滋味悠长”描述了一种深远且持久的满足感。
"马足车轮不到处,陶门惟有昼常关。" 最后两句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交通不便的地方,只有“陶门”这一特定的地点在白天时关闭。这两句通过对比动静,强化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宁静之境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山水意象和对尘世的超然态度,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渴望。
三月花已休,闲来羡丛薄。
河回地势偏,雨入滩声恶。
绿草旋抽心,青梅犹带萼。
主人归未归,谁省曾游乐。
前日衣上露,今日衣上霜。
我母魂何之,膏火麋我肠。
隔棺三寸地,如在万里乡。
嚎呼不闻声,饮食空置傍。
昔时忧我寒,缝衣纫线长。
线长必絮厚,要与风霜当。
又每恐我饥,羹臛自调尝。
此身内外间,莫得顷刻忘。
举衣不忍著,举箸不下吭。
一念百感生,欲问天苍苍。
西轩无落晖,所赖西庭竹。
竹间有古叶,竹上有繁绿。
夜雨一洗梢,朝阳似晞沐。
焚香爱此心,自不同诸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