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仁近见和怀归五首·其五》
《次韵仁近见和怀归五首·其五》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端能何地脱尘寰,万壑松风梦寐间。

无限三槐仍九棘,孰知东国与西山。

声名赫奕终非福,滋味悠长莫若閒。

马足车轮不到处,陶门惟有昼常关。

(0)
注释
尘寰:尘世。
万壑:众多山谷。
松风:松树间的风声。
梦寐:梦境。
三槐:古代官位象征,指三公之位。
九棘:泛指树木,象征隐居生活。
东国:东方的国家或地区。
西山:西方的山,可能象征远方或隐逸之地。
声名赫奕:名声显赫。
滋味悠长:长久的享受或体验。
莫若:不如。
閒:闲适。
马足车轮:代指世俗的来往。
陶门:指陶渊明的居所,代指隐居生活。
昼常关:白天也常常关闭,表示隐居不问世事。
翻译
究竟何处才能逃离尘世纷扰,松涛在梦境中回荡。
无数的三槐和九棘丛生,谁知道东方的国度与西方的山峦。
显赫的名声终究不是福分,悠闲的滋味才是最长久的。
车马难至之处,只有陶渊明的门常常紧闭。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次韵仁近见和怀归五首(其五)》。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诗融合了山水田园之意境与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端能何地脱尘寰,万壑松风梦寐间。"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于摆脱尘世束缚、寻求心灵自由之所向往的地方。这一景象通过“万壑松风”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而“梦寐间”则表达了一种隔绝于现实世界的心境。

"无限三槐仍九棘,孰知东国与西山。" 这两句诗中,“三槐”和“九棘”可能指的是某些特定的景物或隐喻,而“孰知”一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事务的淡然态度。

"声名赫奕终非福,滋味悠长莫若閒。" 这两句通过对比“声名”与“滋味”,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看破和超越,以及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声名赫奕”指的是显赫的名声,而“终非福”则意味着这些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相比之下,“滋味悠长”描述了一种深远且持久的满足感。

"马足车轮不到处,陶门惟有昼常关。" 最后两句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交通不便的地方,只有“陶门”这一特定的地点在白天时关闭。这两句通过对比动静,强化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宁静之境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山水意象和对尘世的超然态度,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渴望。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同黄吟隐湖上散步

暖翻鸭顶一川晴,喜共长堤缓辔行。

落尽繁红春结局,传来太白酒寻盟。

人于冷淡交偏好,句向萧闲吟倍清。

鹈鴂一声林外唤,短篷归带夕阳明。

(0)

真庙挽辞

愁烟暗鼎湖,龙驭入清都。

陟降红云陛,陪歆赤帝雩。

亮阴真圣嗣,遗诏尽嘉谟。

尚见孤臣泣,蒙知直殿庐。

(0)

暮春过洪氏汝曲小园

三月花已休,闲来羡丛薄。

河回地势偏,雨入滩声恶。

绿草旋抽心,青梅犹带萼。

主人归未归,谁省曾游乐。

(0)

新霜感

前日衣上露,今日衣上霜。

我母魂何之,膏火麋我肠。

隔棺三寸地,如在万里乡。

嚎呼不闻声,饮食空置傍。

昔时忧我寒,缝衣纫线长。

线长必絮厚,要与风霜当。

又每恐我饥,羹臛自调尝。

此身内外间,莫得顷刻忘。

举衣不忍著,举箸不下吭。

一念百感生,欲问天苍苍。

(0)

寄题洪州慈济师西轩

西轩无落晖,所赖西庭竹。

竹间有古叶,竹上有繁绿。

夜雨一洗梢,朝阳似晞沐。

焚香爱此心,自不同诸俗。

(0)

寄题时上人碧云堂

望望佳人来,未来云已暮。

当时千里恨,不独看云故。

何此启虚堂,定知吟秀句。

还会古人心,古人非特赋。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