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大儒子,不死非所期。
尚书且不死,而反得之妻。
妻挈女俱死,古井生香泥。
长虹夜半覆古井,光与余阙李黼祠堂齐。
吁嗟乎尚书不死非所期。
尚书究竟死,东市发叹噫。
失身早不决,应悔负扊扅。
国史既舛谬,地志复漏遗,我歌古井神凄迷。
尚书大儒子,不死非所期。
尚书且不死,而反得之妻。
妻挈女俱死,古井生香泥。
长虹夜半覆古井,光与余阙李黼祠堂齐。
吁嗟乎尚书不死非所期。
尚书究竟死,东市发叹噫。
失身早不决,应悔负扊扅。
国史既舛谬,地志复漏遗,我歌古井神凄迷。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对程尚书与其夫人金夫人的故事的感慨之作。全诗以古井为线索,串联起程尚书的生死与情感纠葛,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悲剧色彩。
诗中首先描绘了程尚书作为“大儒子”的形象,却意外遭遇死亡,这出乎常人所料。接着,诗笔转向程尚书之妻金夫人的行为,她不仅没有因丈夫的离世而独活,反而选择与女儿一同赴死,这一举动令人动容。金夫人将女儿带走,仿佛要与古井中的香泥共存,象征着她们对爱情与家庭的坚守。
随后,诗中描述了一幅奇异景象:长虹在半夜覆盖了古井,其光芒甚至与李黼祠堂相匹敌。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似乎是对程尚书及其家庭命运的一种隐喻,暗示着他们的故事超越了平凡,成为了一段传奇。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程尚书的死亡并非其所愿,但最终还是未能逃脱命运的安排。诗中提到国史的记载可能有误,地志也未能完整记录这段历史,表达了对这段故事被遗忘的遗憾。同时,诗人通过歌唱古井,表达了对这段悲剧的深切同情与哀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程尚书与其夫人的爱情悲剧,以及对历史记忆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竹里茅檐竹外溪,青琅玕映碧玻瓈。
吟从亭午到薄暮,诗就不知安所题。
篮舆度浮梁,朝岚尚濛濛。
十有九日雨,得晴类投空。
游岩既愿适,访隐亦好从。
道傍得野舍,一径幽且通。
主人谁与者,其祖郑七松。
流风被云仍,真有隐者风。
问年七十馀,曳履不扶筇。
我年仅其半,而已衰龙钟。
岂其养生效,殆自起死功。
若人种艺法,橐驼安取同。
木老德亦熟,闻之苏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