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舆度浮梁,朝岚尚濛濛。
十有九日雨,得晴类投空。
游岩既愿适,访隐亦好从。
道傍得野舍,一径幽且通。
主人谁与者,其祖郑七松。
流风被云仍,真有隐者风。
问年七十馀,曳履不扶筇。
我年仅其半,而已衰龙钟。
岂其养生效,殆自起死功。
若人种艺法,橐驼安取同。
木老德亦熟,闻之苏长公。
篮舆度浮梁,朝岚尚濛濛。
十有九日雨,得晴类投空。
游岩既愿适,访隐亦好从。
道傍得野舍,一径幽且通。
主人谁与者,其祖郑七松。
流风被云仍,真有隐者风。
问年七十馀,曳履不扶筇。
我年仅其半,而已衰龙钟。
岂其养生效,殆自起死功。
若人种艺法,橐驼安取同。
木老德亦熟,闻之苏长公。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题郑氏北墅》。诗中,诗人乘坐竹篮车穿过浮梁,清晨的山岚迷茫。连续下了许多天的雨后,终于放晴,仿佛天空倾泻而下。他游览山岩,寻求隐居的乐趣,路边发现了一处幽静的小屋,主人是姓郑的老人郑七松,他的风度如同流风被云笼罩,颇有隐士之风。
诗人询问老人已年过七十,却步履稳健,无需倚杖。诗人自谦自己只有老人一半的年纪,却已显老态。他推测老人的健康养生之道可能有异于常人,可能是他能起死回生的秘诀。诗人感叹,如果能学到这样的养生方法,即使是像骆驼那样负重也能轻松应对。最后,他以木头越老越有价值,暗指老人的智慧和品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更加成熟,这让他想起了苏东坡的见解。
整首诗通过描绘郑氏北墅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长寿智慧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