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差人已往,唐镇迹仍留。
不少去来客,都怀今古愁。
三春惊半度,一水竟长流。
好把轻瓢浥,烹泉酌茗瓯。
汉差人已往,唐镇迹仍留。
不少去来客,都怀今古愁。
三春惊半度,一水竟长流。
好把轻瓢浥,烹泉酌茗瓯。
这首诗《长流水二首(其一)》由清代诗人颜检所作,通过描绘长流水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汉差人已往”,以“汉”代指古代,暗示历史的远去与人事的更迭。“差人”即派遣使者,这里借指过去的使者或使者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已经成为了过去。接着,“唐镇迹仍留”则将视角转向唐朝,指出尽管时间流转,唐朝的遗迹依然存在,象征着历史的痕迹虽随时间消逝,但某些文化、建筑或记忆却得以留存。
“不少去来客,都怀今古愁。”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无论是过往还是现在的访客,心中都充满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这里的“今古愁”既包含了对古代的怀念,也包含了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人类面对时间无常时普遍的情感体验。
“三春惊半度,一水竟长流。”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短暂的春天与永恒的流水相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自然永恒的思考。春天的一半时光仿佛转瞬即逝,而流水却始终不息地流淌,寓意着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界的永恒之间的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好把轻瓢浥,烹泉酌茗瓯。”则是对如何面对这种对比的建议。诗人建议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不妨泡一杯茶,静心品味,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这不仅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也是一种哲学思考的方式,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自然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长流水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历史、自然、人生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空间、生命等深刻哲理的洞察与感悟。
我闻刘纲古仙子,此郎无乃渠耳孙。
平生丘壑有真趣,脱口误与儿辈论。
杖藜乘兴绕山腹,拨碎松影寻云根。
一拳疏翠万峦足,见之惊喜双颊温。
挈来珍护等完璧,浸以清泚供金盆。
窗前细看坐忘食,冷碧尚带烟岚痕。
斗量明珠问君买,刮我十年尘眼昏。
莫学卫公作痴计,苛戒直欲传后昆。
高怀脱落万事细,一笑付余无吝言。
手扪心玩挽归兴,夜来清梦惊哀猿。
北就墙阴创小栏,小栏非窄亦非宽。
何须渭水誇千亩,且对萧斋种百竿。
春笋屈盘穿砌出,夜枝交戛入窗寒。
谁能携妓东山去,垂老区区学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