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刘纲古仙子,此郎无乃渠耳孙。
平生丘壑有真趣,脱口误与儿辈论。
杖藜乘兴绕山腹,拨碎松影寻云根。
一拳疏翠万峦足,见之惊喜双颊温。
挈来珍护等完璧,浸以清泚供金盆。
窗前细看坐忘食,冷碧尚带烟岚痕。
斗量明珠问君买,刮我十年尘眼昏。
莫学卫公作痴计,苛戒直欲传后昆。
高怀脱落万事细,一笑付余无吝言。
手扪心玩挽归兴,夜来清梦惊哀猿。
我闻刘纲古仙子,此郎无乃渠耳孙。
平生丘壑有真趣,脱口误与儿辈论。
杖藜乘兴绕山腹,拨碎松影寻云根。
一拳疏翠万峦足,见之惊喜双颊温。
挈来珍护等完璧,浸以清泚供金盆。
窗前细看坐忘食,冷碧尚带烟岚痕。
斗量明珠问君买,刮我十年尘眼昏。
莫学卫公作痴计,苛戒直欲传后昆。
高怀脱落万事细,一笑付余无吝言。
手扪心玩挽归兴,夜来清梦惊哀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赏自然山水之美,感受超然脱俗的生活情趣。首句“我闻刘纲古仙子,此郎无乃渠耳孙”表明诗人听闻刘德谦的高洁品格,如同传说中的仙子,其清高脱俗令人敬仰。
接着,“平生丘壑有真趣,脱口误与儿辈论”说明诗人的生活充满了自然山水之间的乐趣,但这种乐趣并非故意展示给世人,只是偶尔流露,连孩子们也能感受到。
“杖藜乘兴绕山腹,拨碎松影寻云根”则形象地描绘诗人手持拐杖,在山间行走,追寻着云雾的根源,这种行为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切感悟和向往。
“一拳疏翠万峦足,见之惊喜双颊温”通过对叠翠峰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看到这番景致时的心情,如同用一只手就能丈量山脉的广阔,感受到的是由内而外的喜悦。
“挈来珍护等完璧,浸以清泚供金盆”则是说诗人将这份美景视如珍宝,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就像用清澈的泉水洗涤一般,将之奉献于心中的至高处。
“窗前细看坐忘食,冷碧尚带烟岚痕”描述了诗人在窗前仔细欣赏这份美景,甚至忘记了饮食,感受到的是山间的清新和远离尘嚣的宁静。
“斗量明珠问君买,刮我十年尘眼昏”则是说诗人用最珍贵的东西——明珠来比喻这份美景,并询问友人是否愿意购买,这份美景让诗人的心灵得到洗涤,犹如十年的蒙尘被清除。
“莫学卫公作痴计,苛戒直欲传后昆”劝诫不要像卫公那样执迷于世俗的计谋,而应该保持内心的自由和纯净,将这份美好传承给后人。
“高怀脱落万事细,一笑付余无吝言”表达了诗人胸怀宽广,所有尘世琐碎都能放下,只需一笑,便将一切交托给自然,不再有多余的言语。
最后,“手扪心玩挽归兴,夜来清梦惊哀猿”则是说在归途中,诗人的内心依旧沉浸于这份美景之中,到了夜晚,甚至连梦境都被这份美好所打扰,感受到的是一种超脱尘世的悲喜交加。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与高洁品格的意境,以及他对于友谊与精神传承的珍视。
吴门白日落,孤妾悲洞房。
徙倚无所归,朔风满罗裳。
昔为春柳阴,今作秋菊黄。
芳景不速尽,愁心与俱长。
逝者魂魄在,九京共徜徉。
粲粲河吐水,萧萧天雨霜。
出门即远道,死生永相望。
桐花散落无消息,开缄犹裹片云湿。
膏腻消尽不复存,剩有红丝惨灰色。
小小幻缘过则休,孰令此孽系心头。
偶然触手同苔石,镜里钗边若可求。
求不得,亦辛切,归火归风乌可说。
凭持一缭漫招魂,野棠飞坠茫茫月。
眼看百物几回新,丝丝飏去未足论。
肌肉已知耕作土,半鬟能保不随尘。
我行邯郸道,意中何恍惚。
艳事并雄图,经秋同一抺。
强问道傍人,无言指空碧。
眼前死复生,头上出还没。
成功启将来,譬马驰一驿。
菁华俄告尽,委掷等遗迹。
余犹虱处裈,故与天机隔。
小儿梦含桃,频向枕边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