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不可住,混浊同腐腥。
一落三十年,尘梦无由醒。
稍闻方士说,恍惚通仙灵。
羡门与偓佺,相期饵芝苓。
自顾真病鹤,秋风堕疏翎。
碧海不得渡,烟雾愁冥冥。
师从天姥来,身佩豁落经。
不邀五利宠,深栖鍊神形。
东观鹰窠峰,中天插孤青。
其下吐浴日,其高挂飞星。
昔有学道侣,井臼遗岩扃。
爱兹绝俗地,遂尔留轩□。
太鼎生紫烟,丹成卫天丁。
金谷坐可脱,骑龙驾风霆。
积水浮方壶,东望类点萍。
紫台白玉榜,中有真人庭。
飞游愿从师,往读新宫铭。
人间不可住,混浊同腐腥。
一落三十年,尘梦无由醒。
稍闻方士说,恍惚通仙灵。
羡门与偓佺,相期饵芝苓。
自顾真病鹤,秋风堕疏翎。
碧海不得渡,烟雾愁冥冥。
师从天姥来,身佩豁落经。
不邀五利宠,深栖鍊神形。
东观鹰窠峰,中天插孤青。
其下吐浴日,其高挂飞星。
昔有学道侣,井臼遗岩扃。
爱兹绝俗地,遂尔留轩□。
太鼎生紫烟,丹成卫天丁。
金谷坐可脱,骑龙驾风霆。
积水浮方壶,东望类点萍。
紫台白玉榜,中有真人庭。
飞游愿从师,往读新宫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萧炼师的道士在鹰窠顶丹房修行的场景,充满了对仙界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展现了道教文化中的某些核心理念。
首句“人间不可住,混浊同腐腥”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纯净世界的渴望。接着,“一落三十年,尘梦无由醒”则暗示了修行者长时间的闭关修炼,试图摆脱尘世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觉醒和解脱。
“稍闻方士说,恍惚通仙灵”表明了通过方士的指引,修行者能够接近仙界,体验到超凡脱俗的感觉。“羡门与偓佺,相期饵芝苓”引用了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表达了对长生不老和超凡能力的向往。
“自顾真病鹤,秋风堕疏翎”以病鹤自比,象征着修行者在追求精神升华过程中的孤独和艰难。“碧海不得渡,烟雾愁冥冥”则表达了对超越物质世界限制的渴望,以及面对未知和困难时的困惑和忧虑。
接下来,“师从天姥来,身佩豁落经”描述了师者的到来,以及他所携带的神秘经文,暗示了知识和指导对于修行的重要性。“不邀五利宠,深栖炼神形”强调了修行者追求内在精神的提升,而非外在的权势和荣誉。
“东观鹰窠峰,中天插孤青”描绘了修行环境的壮丽景色,鹰窠峰作为背景,象征着修行者的坚定意志和目标。“其下吐浴日,其高挂飞星”进一步展示了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与修行者的精神追求相呼应。
“昔有学道侣,井臼遗岩扃”提到了过去修行者的生活,他们放弃了尘世的日常,选择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爱兹绝俗地,遂尔留轩□”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热爱和对修行地点的依恋。
“太鼎生紫烟,丹成卫天丁”描述了炼丹的过程,以及丹药完成后的神奇效果。“金谷坐可脱,骑龙驾风霆”则展现了修行者通过修炼获得的超凡能力,如在金谷中自由行动,甚至驾驭龙飞翔于云霄之上。
最后,“积水浮方壶,东望类点萍”描绘了广阔的海洋和远方的景象,象征着修行者对宇宙和更广阔世界的探索。“紫台白玉榜,中有真人庭”则指向了一个理想化的仙境,充满了神秘和神圣的气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道教文化中对精神追求、自然美景和超凡能力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修行者在追求这些目标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枝头未受雪霜催,偏傍江南暖处开。
不是东君私造物,有何凭据作花魁。
送雨迎晴,花事过、一庭芳草。
帘影动、归来双燕,似悲还笑。
笑我不知人意变,悲人空为韶华老。
满天涯、都是别离愁,无人扫。海棠晚,荼早。
飞絮急,青梅小。把风流酝藉,向谁倾倒。
秋水盈盈魂梦远,春云漠漠音期悄。
最关情、鹎鵊一声催,窗纱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