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适庵册士》
《赠适庵册士》全文
宋 / 文天祥   形式: 古风

本是儒家子,学为方外事。

此身恨凫短,有意求蝉蜕。

犹留鼎馀药,还授人间世。

从君卧山中,共谈弘景秘。

(0)
注释
本:本来。
儒:儒家。
子:弟子。
方外:出世,超脱世俗。
恨:遗憾。
凫:野鸭,比喻才能有限。
短:不足,能力有限。
蝉蜕:比喻脱胎换骨,解脱旧我。
犹:仍然。
鼎馀药:炼丹后剩余的药物,象征智慧或知识。
授:传授。
人间世:世间,尘世。
卧山中:隐居山中。
共谈:共同探讨。
弘景:葛洪,东晋著名道士,医药学家。
秘:深奥的秘密,秘诀。
翻译
本来是儒家弟子,却学习了出世的学问。
遗憾的是我像野鸭般能力有限,渴望能脱胎换骨。
身上还保留着炼丹剩下的药,想传授给世人。
愿与你一同隐居山中,共同探讨葛洪的深奥之秘。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文天祥所作,名为《赠适庵册士》。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儒学背景和他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本是儒家子,学为方外事" 表示诗人出身于儒家,但其学习的范围却超出了传统儒家的范畴,涉及到自然科学等其他领域。"此身恨凫短,有意求蝉蜕"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有限、时间宝贵的感慨,以及他渴望能够像蝉蜕一样有所变化和超越,从而实现自己的学术追求。

"犹留鼎馀药,还授人间世" 描述的是诗人仍然保有一点炼丹之术的知识,希望将这份知识传承给后世。"从君卧山中,共谈弘景秘" 则描绘了一种隐逸之士与友人共同探讨道家修炼之法的境界。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文天祥先生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也透露出他对于超越生死、达到长生不老的渴望,以及他的自然科学知识和道家思想。诗中融合了儒、道两家的理念,体现了宋代士人兼容并蓄的文化态度。

作者介绍
文天祥

文天祥
朝代:宋   字:履善   籍贯:浮休道   生辰:1236.6.6-1283.1.9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猜你喜欢

久雨六言四首·其三

初疑瓠子堤决,又恐娲皇石穿。

已是吹翻茅屋,那堪流了葑田。

(0)

送徐鼎夫用庐陵通守博士戴文韵

一春风雨郡斋寒,荒了麻姑老子坛。

吏抱文书排闼至,客携诗卷退衙看。

愁来镜里丝难染,老去胸中锦已残。

若棹扁舟见安道,为言岁晚习申韩。

(0)

竹溪和予喜大渊至二诗复叠前韵·其一

章子捐书洒埽忙,华轩乃肯过草堂。

知闻敢望回并赐,文献难徵夏与商。

会有神医为刮膜,岂无邻女肯分光。

聋盲常起于音色,三复聃书检欲章。

(0)

杂兴四首·其二

梁松帝婿拜堂下,伏波将军坐受之。

汝虽自诧樊川侄,吾未尝闻蔡克儿。

(0)

冬蝇

百虫已藏蛰,此物出何哉。

甚矣绿衣僣,公然赤帻来。

居尝污脯醢,尤喜败樽罍。

刑故宁论小,无分卵与胎。

(0)

与叶士岩

叶子客长安,孤居久离群。

载贽肯妄投,上书辄报闻。

有时携斗酒,孤上酹隐君。

兴到喜吟诗,粮绝耻卖文。

所交皆将相,不数琐细云。

腹有书传香,厨无燔炙纷。

未逢古伯乐,姑待后子云。

五子更精斲,要和南风薰。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