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儒家子,学为方外事。
此身恨凫短,有意求蝉蜕。
犹留鼎馀药,还授人间世。
从君卧山中,共谈弘景秘。
本是儒家子,学为方外事。
此身恨凫短,有意求蝉蜕。
犹留鼎馀药,还授人间世。
从君卧山中,共谈弘景秘。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文天祥所作,名为《赠适庵册士》。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儒学背景和他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本是儒家子,学为方外事" 表示诗人出身于儒家,但其学习的范围却超出了传统儒家的范畴,涉及到自然科学等其他领域。"此身恨凫短,有意求蝉蜕"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有限、时间宝贵的感慨,以及他渴望能够像蝉蜕一样有所变化和超越,从而实现自己的学术追求。
"犹留鼎馀药,还授人间世" 描述的是诗人仍然保有一点炼丹之术的知识,希望将这份知识传承给后世。"从君卧山中,共谈弘景秘" 则描绘了一种隐逸之士与友人共同探讨道家修炼之法的境界。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文天祥先生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也透露出他对于超越生死、达到长生不老的渴望,以及他的自然科学知识和道家思想。诗中融合了儒、道两家的理念,体现了宋代士人兼容并蓄的文化态度。
一春风雨郡斋寒,荒了麻姑老子坛。
吏抱文书排闼至,客携诗卷退衙看。
愁来镜里丝难染,老去胸中锦已残。
若棹扁舟见安道,为言岁晚习申韩。
叶子客长安,孤居久离群。
载贽肯妄投,上书辄报闻。
有时携斗酒,孤上酹隐君。
兴到喜吟诗,粮绝耻卖文。
所交皆将相,不数琐细云。
腹有书传香,厨无燔炙纷。
未逢古伯乐,姑待后子云。
五子更精斲,要和南风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