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衣锦帝乡回,父老犹能指汉台。
宝剑尚留千古色,翠华曾拥万灵来。
沛宫卮酒欢相属,芒砀星辰黯不开。
欲问楚歌谁更似,大风萧瑟使人哀。
何年衣锦帝乡回,父老犹能指汉台。
宝剑尚留千古色,翠华曾拥万灵来。
沛宫卮酒欢相属,芒砀星辰黯不开。
欲问楚歌谁更似,大风萧瑟使人哀。
此诗《歌风台》由明代诗人吴国伦所作,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追思与感慨。首句“何年衣锦帝乡回”开篇即以疑问之姿,引人遐想,仿佛在询问那衣锦还乡的英雄何时归来。接着“父老犹能指汉台”,点出历史的痕迹仍被记忆中的老人所铭记,汉台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过往的辉煌与荣耀。
“宝剑尚留千古色,翠华曾拥万灵来”两句,通过宝剑与翠华(皇帝出行时的仪仗)的描写,展现了英雄与帝王的风采,以及他们曾经带来的震撼与荣耀。“沛宫卮酒欢相属”则将镜头转向刘邦与部下的欢聚场景,体现了英雄间的深厚情谊。“芒砀星辰黯不开”一句,以星辰的黯淡比喻英雄的逝去,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悲壮。
最后,“欲问楚歌谁更似,大风萧瑟使人哀”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事迹的深深怀念与哀悼之情。楚歌与大风的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加深了对英雄逝去的哀伤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与对英雄事迹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英雄的崇高敬仰,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兰陵市上忽相逢,叙别殷勤兴倍浓。
良会若同鸡黍约,暂时不放酒杯空。
愁牵白发三千丈,路入青山几万重。
行色一鞭催去马,画桥嘶断落花风。
堤树生昼凉,浓阴扑空翠。
孤舟唤野渡,村疃入幽邃。
高轩俯清流,一犬隔花吠。
童子立门墙,问我向何处?
主人闻故旧,出迎时倒屣。
惊迓叙间阔,屈指越寒暑。
殷勤为延款,偶尔得良会。
春盘擘紫虾,冰鲤斫银鲙。
荷梗白玉香,荇菜青丝脆。
腊酒击泥封,罗列总新味。
移席临湖滨,对此有佳趣。
流连送深杯,宾主共忘醉。
清风岸乌纱,长揖谢君去。
世事如浮云,东西渺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