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友人寓居》
《题友人寓居》全文
唐 / 唐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寓居无不在天涯,莫恨秦关道路赊。

缭绕城边山是蜀,弯环门外水名巴。

黄头卷席宾初散,白鼻嘶风日欲斜。

何处一声金磬发,古松南畔有僧家。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ǒurén
táng / tángqiú

zàitiānhènqínguāndàoshē

liáoràochéngbiānshānshìshǔwānhuánménwàishuǐmíng

huángtóujuànbīnchūsànbáifēngxié

chùshēngjīnqìngsōngnánpànyǒusēngjiā

翻译
无论我寓居何处,都仿佛在天涯海角,不必遗憾秦国的路途遥远。
环绕城边的是蜀地的山峦,门外弯曲的水流名叫巴江。
宴会结束,客人们卷起坐席离去,只剩下马儿在夕阳下嘶鸣。
忽然传来一声金磬声,是从古松林旁边的僧院传来的。
注释
寓居:居住。
无不在天涯:不论在哪里。
秦关:秦国的关隘。
道路赊:路途遥远。
缭绕:环绕。
城边:城市周围。
山是蜀:山属于蜀地。
弯环门外:门外弯曲。
水名巴:水流名为巴江。
黄头:指马。
卷席:卷起坐席。
宾初散:宾客刚散去。
白鼻:白色的马鼻子。
嘶风:在风中嘶鸣。
日欲斜:太阳即将落山。
一声金磬:一声金属磬声。
发:发出。
古松:古老的松树。
南畔:南边。
僧家:僧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在蜀地(今四川一带)寓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寓居无不在天涯”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意境,朋友所处之地仿佛与天边相接,给人以遥远而不可及的感觉。紧接着,“莫恨秦关道路赊”则是对这位远方友人的安慰,劝他不要因为路途遥远而感到悲伤。

“缭绕城边山是蜀,弯环门外水名巴”两句具体描绘了朋友寓居之地的自然景观。蜀地(今四川一带)的山峦连绵,而巴水(即嘉陵江)则在城外弯曲流淌,营造出一个生动而富有特色的地域特色。

“黄头卷席宾初散,白鼻嘶风日欲斜”两句写出了朋友生活的点滴。黄头鸟儿开始在席上嬉戏,而白鼻牛则在微弱的阳光下发出嘶鸣声,日光西斜,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生活的平淡。

最后,“何处一声金磬发,古松南畔有僧家”两句则是对朋友寓居环境中宗教氛围的一种描绘。一声清脆的钟声响起,让人不禁寻找声音的来源,而在古老的松树旁边,有一座僧人的家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活细节的精美刻画,展现了朋友寓居地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远方友人的深情思念。

作者介绍
唐求

唐求
朝代:唐

唐求[唐](约880~约907)(约公元九零六年前后在世),一作唐俅或唐球,蜀州青城县味江镇(今属四川省崇州市)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佑年间前后在世。唐末隐居味江山中,人称“唐山人”或“ 唐隐居”。王建占据成都后,召他为参谋,但他拒绝与之合作。在长期的隐居生活中,他以诗自娱,以诗言志,以诗寄情,把写诗当作自己的第二生命。唐唐求主要活动于唐武宗会昌年间至唐灭亡前后,思想兼融儒释道三家。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及下层文人心态,风格清新自然, 丰富了晚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猜你喜欢

赠荆南王秀才天爵集虚二堂求诗仍往武陵

天爵名甚高,集虚名甚悟。

悟高已与俗人非,更望武陵花下去。

(0)

送端叔·其二

是物可寄情,是物可寄声。

不须使黄犬,延州歧路远。

莫怪不登淮上楼,只为淮水不西流。

直待衔芦雁却回,其时随到天尽头。

(0)

酬李道源弹琴之句·其二

漫翁来索诗千首,须与古人沽美酒。

近来声调太寻常,不知得似阳春否。

漫翁教我歌云何,水远山长春思多。

安得桓伊吹短笛,共君慷慨一时歌。

(0)

谢周裕之·其二

义无所不感,诚无所不动。

诚义既如此,外物斯何用。

以外表诸中,以物将其义。

所谓君子诚,诚亦不虚致。

人有忘恩者,嗟叹而泣涕。

我心非土木,亦有眼中泪。

(0)

句·其十八

山围燕作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0)

山中乐

谁言府中居,自得山中乐。

独醉还自醒,无人事酬酢。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