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翼纵虎飞,还为虎所食。
可怜王佐才,不识曹孟德。
傅翼纵虎飞,还为虎所食。
可怜王佐才,不识曹孟德。
这首诗以三国时期的历史典故为背景,通过“傅翼纵虎飞,还为虎所食”的形象比喻,揭示了人才被误用或错用的悲剧。诗人借“王佐才”未能识见“曹孟德”(即曹操)之智,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傅翼纵虎飞”,形象地描绘了一位辅佐者(傅翼,意为辅助、扶持)如同给一只猛虎插上了翅膀,使其得以飞翔。这里,“虎”象征着具有巨大潜力和力量的人才,而“傅翼”则代表了给予其成长与施展的机会和支持。“纵虎飞”意味着放手让人才自由发展,给予其广阔的舞台。
然而,“还为虎所食”则揭示了这种放任的结果——尽管给予了机会和自由,但最终却导致了人才的毁灭或被误用。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悲哀描述,也是对社会机制失灵、人才选拔与使用不当的深刻反思。
“可怜王佐才,不识曹孟德”,进一步强调了主题。这里的“王佐才”指的是具有辅佐帝王之才的人,而“曹孟德”则是指曹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战略眼光著称。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那些未能认识到真正有能力领导和引导人才的领导者(即“不识曹孟德”)的遗憾和批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叙述,深刻探讨了人才与环境、机遇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人才如何在正确的引导下发挥最大价值的主题。它不仅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触及了对现代社会中人才发展与利用问题的思考。
路逢谁家子,背手牵黄犊。
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
辄耕且吟诵,息阴坐乔木。
南山豆苗肥,东皋雨新足。
凉气满郊墟,书声出茅屋。
古来贤达人,起身自耕牧。
买臣负薪歌,倪宽带经读。
寄语少年徒,行当踵前躅。
三科妙选汉台臣,君去分符牧远人。
富贵须为千骑长,中和好布万家春。
山川阳羡由来胜,谣俗延陵自古淳。
曾是倦游羁旅地,送行增羡两朱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