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琅玕数百科,虚窗习静养天和。
浓阴当座午方匝,清意入帘秋更多。
风雨自鸣苍玉佩,尘埃不到懒云窝。
素翁此处真堪乐,淇澳诗章任醉哦。
潇洒琅玕数百科,虚窗习静养天和。
浓阴当座午方匝,清意入帘秋更多。
风雨自鸣苍玉佩,尘埃不到懒云窝。
素翁此处真堪乐,淇澳诗章任醉哦。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竹窗之景。诗人以“潇洒琅玕数百科”开篇,形象地展现了竹林的繁茂与生机。接着,“虚窗习静养天和”一句,点出了竹窗静处的清幽与内心的平和。诗人进一步通过“浓阴当座午方匝,清意入帘秋更多”,细腻地描绘了竹荫的浓郁与秋意的清新,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宁静的氛围。
“风雨自鸣苍玉佩,尘埃不到懒云窝”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风雨之声比作苍玉佩的轻响,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竹窗静处远离尘嚣的清静。最后,“素翁此处真堪乐,淇澳诗章任醉哦”表达了诗人对竹窗静处的喜爱与赞美,认为这里是一个可以自由创作、享受诗意生活的理想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竹窗静处环境的细致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明代文人追求自然、崇尚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世人看山在山下,李侯看山向绝顶。
世人画山画白日,李侯画山摹夜景。
绝顶看山山更奇,夜景摹出人少知。
远山苍苍近山黑,岩树历历汀树微。
天高露下暮潮息,月明一片寒江迟。
藏深乐渊潜,惊定安林栖。
耳绝城市喧,心息声利机。
古人无因驻清景,高侯有笔能夺移。
容翁复作有声画,冥搜天巧为补遗。
后来知有李侯之德高侯画,千年人诵容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