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名园好,常时俗客稀。
树间斜引径,花外别开扉。
沙鸟随行熟,池鱼上钓肥。
往来祇适兴,出处已忘机。
春日名园好,常时俗客稀。
树间斜引径,花外别开扉。
沙鸟随行熟,池鱼上钓肥。
往来祇适兴,出处已忘机。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常宁刘百户园林(其三)》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春日园林景象。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园林的独特魅力和诗人的内心感受。
首句“春日名园好”,开门见山地点明了时节与地点的美好,暗示了接下来将展开一幅生机勃勃、景色宜人的画面。接着,“常时俗客稀”一句,既点出了此地的清幽与远离尘嚣的特点,也为下文描绘的自然和谐、心灵静谧的氛围做了铺垫。
“树间斜引径,花外别开扉”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构图手法,通过“斜引径”与“别开扉”的细节描写,不仅勾勒出园林的布局之美,也暗示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树木与路径的交织,花朵与门户的映衬,构成了一种动态与静态的和谐统一,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沙鸟随行熟,池鱼上钓肥”则进一步描绘了园林中的生动画卷。沙鸟在水边悠闲自得,似乎与人熟识,增添了生活的气息;池塘中的鱼儿因垂钓者的到来而显得格外肥美,既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暗含着一种生活情趣的追求。
最后,“往来祇适兴,出处已忘机”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此处流连忘返的心境。无论是来往于园林之中,还是面对自然与生活的种种,诗人都能从中找到乐趣,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里的“机”字,可能指的是世俗的计较与烦恼,诗人通过这种表达,传达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常宁刘百户园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以及诗人在此所体验到的宁静与自由,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四人三百一十岁,昔日同年今日会。
少宰堂中张绮筵,风光迥出尘埃外。
两两歌童宫样妆,明眸皓齿声相配。
美酒香茶雨露清,奇花异卉烟霞蔼。
座中有客称病夫,阔论高谈恣忘愧。
醉来环坐空庭中,碧天为幕云为盖。
侍童初进玉脂酥,宰夫复荐金鳞脍。
共言游乐终此宵,莫向樽前嗟老大。
君不见裴度投老归东都,堂开绿野名犹在。
又不见疏广还家乐赐金,只忧孙子生骄怠。
何如留此方寸田,不种桑麻惟种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