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胧月》
《胧月》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夜晴初见月,云薄未分明。

高树尚无影,远鸿时有声。

下阶嫌履湿,闭户认苔生。

寂寂墙阴暝,更长已渐倾。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óngyuè
sòng / méiyáochén

qíngchūjiànyuèyúnbáowèifēnmíng

gāoshùshàngyǐngyuǎn鸿hóngshíyǒushēng

xiàjiēxián湿shīrèntáishēng

qiángyīnmínggèngchángjiànqīng

注释
夜:夜晚。
晴:放晴。
月:月亮。
云薄:云层稀薄。
高树:高大的树木。
无影:没有影子。
远鸿:远处的鸿雁。
嫌:担心。
履湿:鞋底沾湿。
苔生:青苔生长。
墙阴:院墙阴影。
暝:渐深。
更长:夜越来越长。
倾:倾斜。
翻译
夜晚天气放晴,月亮初露,云层稀薄看不清。
高大的树木还没有影子,远处的鸿雁不时传来叫声。
走下台阶怕鞋底沾湿,关上门才发现青苔悄然生长。
寂静的院墙阴影渐深,夜越来越长,时间仿佛在倾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胧月》,描绘了夜晚雨后初晴的景象。首句“夜晴初见月”,简洁地写出月出天晴的时刻,暗含着雨后的清新。次句“云薄未分明”,通过云层的稀薄,展现出月亮的轮廓虽不清晰,但已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第三句“高树尚无影”,进一步描绘月光下的静谧,连高大的树木都还未留下清晰的影子,显得格外宁静。第四句“远鸿时有声”,以远处偶尔传来的鸿雁叫声,增添了空旷的夜色中的一丝生动。

第五句“下阶嫌履湿”,诗人因雨后地面湿润而略感不便,但也反映出雨后空气的清新和湿润。第六句“闭户认苔生”,诗人关上门窗,透过门缝观察到青苔悄然生长,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感受。

最后两句“寂寂墙阴暝,更长已渐倾”,描绘了夜深人静,墙壁阴影渐浓,时间也已接近深夜。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为线索,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雨后月夜的静谧与诗意,体现了宋诗的淡雅意境。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台湾吟·其一

四溟中断此孤悬,日月轮高见影偏。

泣泪鲛人朝入市,凝寒金气夜干天。

马鞍矗起青全岛,鹿耳雄开障百川。

盛气消沉无觅处,牛羊来下翠岩烟。

(0)

即景·其三

霞衣叠叠灿天青,松影森森自一亭。

夜半月明惊鹤唳,芙蓉露下气流馨。

(0)

溪上

一湾春水绕人家,两岸馀波溅碧沙。

咫尺烟津虚过客,浮沈古木欲栖鸦。

云封远岫千层渺,草长荒田一望赊。

共访仙源何处是,隔溪依约有桃花。

(0)

土番竹枝词·其十七

谁道番姬巧解酿,自将生米嚼成浆。

竹筒为瓮床头挂,客至开筒劝客尝。

(0)

东郊迎春·其三

衰草含生意,郊原气自新。

愿教青帝力,俾我有年春。

不侈污邪望,惟祈雷雨匀。

大田幸多稼,宁止乐吾民。

(0)

台阳竹枝词·其二

谷雨携筐摘嫩芽,大棚顶畔是侬家。

一瓯茗试清泉好,郎有閒时来吃茶。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