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邓光流,罪奴不足齿。
好言泄国谋,于例亦当死。
有舌攻长城,安庸舐人痔?
奈何廉耻亡,腼然号君子。
季布无悔言,岂真金可市?
颇嫌萧酂侯,失机在更始。
精意逝九阂,平鸿颂函祉。
臣佗隶陛下,胡敢侧目视?
辽东不善封,宰羊笑于豕。
奈何矫所谋,声名妒专美。
区区邓光流,罪奴不足齿。
好言泄国谋,于例亦当死。
有舌攻长城,安庸舐人痔?
奈何廉耻亡,腼然号君子。
季布无悔言,岂真金可市?
颇嫌萧酂侯,失机在更始。
精意逝九阂,平鸿颂函祉。
臣佗隶陛下,胡敢侧目视?
辽东不善封,宰羊笑于豕。
奈何矫所谋,声名妒专美。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创作的《读汉书五章》之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讽刺与批判,展现了诗人对道德、忠诚与名誉的深刻思考。
首句“区区邓光流,罪奴不足齿”开篇即以贬低的态度评价了邓光流,暗示其行为卑劣,不值一提。接着“好言泄国谋,于例亦当死”指出邓光流因泄露国家机密而应受死刑,强调了忠诚与保密的重要性。接下来的“有舌攻长城,安庸舐人痔?”通过对比,讽刺那些口若悬河却无实际作为的人,表达了对真正有才能者的尊敬和对空谈者的批评。紧接着“奈何廉耻亡,腼然号君子”揭示了某些人虽然丧失了廉耻之心,却仍自称为君子的荒谬,进一步强调了道德底线的重要性。
“季布无悔言,岂真金可市?”引用季布的故事,赞扬他坚守承诺,即使面对死亡也不后悔,以此反衬出某些人的轻诺寡信。随后“颇嫌萧酂侯,失机在更始”则批评萧酂侯在关键时刻的犹豫不决,导致错失良机,暗示了决策时的果断与时机把握的重要性。
“精意逝九阂,平鸿颂函祉”表达了对那些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伟大目标的人的赞美,同时也强调了努力与坚持的价值。“臣佗隶陛下,胡敢侧目视?”通过臣子对君主的敬畏之情,强调了尊卑有序的社会伦理。“辽东不善封,宰羊笑于豕”则以辽东封豕(比喻贪婪凶残之人)的典故,讽刺那些贪得无厌、嘲笑他人的人。
最后,“奈何矫所谋,声名妒专美”表达了对那些为了追求个人名声而不择手段、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的谴责,强调了道德与声誉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历史典故和形象的比喻,深刻地探讨了忠诚、道德、名誉、决策、努力与坚持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
扣龙泉了探慈湖,倦矣归携一束书。
白首功名销壮气,清溪游钓乐闲居。
山人宁有趋戎幕,方伯今谁顾草庐。
乡旧凋零无复见,北风吹雨更愁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