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云狼籍水悠悠,茅屋人家竹树幽。
野鸟不知缘底急,飞先渔艇过溪头。
湿云狼籍水悠悠,茅屋人家竹树幽。
野鸟不知缘底急,飞先渔艇过溪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景象。首句“湿云狼籍水悠悠”,以“湿云”和“水悠悠”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悠远的氛围,云朵与水面相互映照,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接着,“茅屋人家竹树幽”一句,将画面聚焦于一处竹林中的茅屋,暗示着这里居住着平凡而宁静的人家,竹树环绕,更添几分幽静之感。
“野鸟不知缘底急,飞先渔艇过溪头。”这两句则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动态,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野鸟在空中急飞,似乎对某种事物感到好奇或紧张,它们的飞行轨迹甚至超过了停泊在溪边的渔船。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活力,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节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远离尘嚣的宁静之美。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馀未免从人乞。
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
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
打毬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疋。
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
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
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
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