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天险不须城,剩有新城一角明。
百尺颓垣无姓氏,几枝断戟堕沧瀛。
贾帆叶叶湾前泊,戍鼓声声夜半鸣。
何处俞龙前迹在,欲寻暗澳不知名。
澎湖天险不须城,剩有新城一角明。
百尺颓垣无姓氏,几枝断戟堕沧瀛。
贾帆叶叶湾前泊,戍鼓声声夜半鸣。
何处俞龙前迹在,欲寻暗澳不知名。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处名为“新城”的独特景观的观察与感慨。诗人周凯以清新的笔触,将历史的痕迹与自然的景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首联“澎湖天险不须城,剩有新城一角明”开篇即点明主题,以“天险”与“新城”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新城虽非天险之地,却依然具有其独特的防御意义或象征价值。这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新城在特定环境下的特殊地位。
颔联“百尺颓垣无姓氏,几枝断戟堕沧瀛”进一步描绘新城的现状。颓垣断戟,既展现了新城历经岁月沧桑后的破败景象,也暗示了其曾经的辉煌与战斗的历史。这里的“无姓氏”可能寓意着历史的遗忘或是时间的流逝,使得过往的英雄事迹不再为人所知。
颈联“贾帆叶叶湾前泊,戍鼓声声夜半鸣”转而描绘新城周围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海面上飘荡的船只与夜晚响起的戍鼓声,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边塞风情的画面。这里不仅展现了边疆的宁静生活,也暗示了新城作为守卫要塞的角色,即使在和平时期,也保持着警惕与守护的责任。
尾联“何处俞龙前迹在,欲寻暗澳不知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探寻与思考。俞龙,可能是指传说中的神龙,此处借指历史上的英雄或事件。诗人想要寻找的“暗澳”,可能是隐藏的历史痕迹或未被世人熟知的秘密。这一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新城及其周围环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英雄事迹以及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深刻思考。
盈盈秋月不馀分,叶露悬光可数尘。
此地正须烦一笑,要令排户问东邻。
太学诸生出许昌,抱关夫子特相将。
轻衣短帽秋风里,瘦马羸童古柳傍。
黄叶翻翻惨离思,浊醪沃沃浇愁肠。
欲知此别情怀恶,正是平生气味长。
公归且作诗书伴,我去还依鸿雁行。
酒阑径渡石桥子,回首高城挥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