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竹游丝风,媚我薄衫影。
澹冶不可持,略使病体警。
无端远柳西,一抹出斜景。
平江如剪绡,映柳绿逾静。
夕气澄不收,独鹭照千顷。
抽我意绪单,缭与絮云迥。
寂寂川上矶,不见钓鱼艇。
但见行者帆,去去入瀴溟。
切空疏黛痕,渐与晚烟并。
碧窗高下楼,愁目几人醒?
隔竹游丝风,媚我薄衫影。
澹冶不可持,略使病体警。
无端远柳西,一抹出斜景。
平江如剪绡,映柳绿逾静。
夕气澄不收,独鹭照千顷。
抽我意绪单,缭与絮云迥。
寂寂川上矶,不见钓鱼艇。
但见行者帆,去去入瀴溟。
切空疏黛痕,渐与晚烟并。
碧窗高下楼,愁目几人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春日阴天中的所见所感。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林间游动的轻风、薄衫的影子、远处的柳树和斜阳,以及平静的江面、飞翔的白鹭等景象。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孤独心境的抒发。
“隔竹游丝风,媚我薄衫影。”这两句以轻盈的笔触描绘了竹林间的微风轻轻拂过,使得薄衫的影子也变得柔和而迷人。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澹冶不可持,略使病体警。”诗人通过“澹冶”一词,形容了自然景色的淡雅与美丽,但又强调这种美是难以捕捉和把握的,仿佛是对生命短暂和自然永恒的一种感慨。同时,“略使病体警”则透露出诗人可能身体不适,但自然美景的触动让他暂时忘却了病痛,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无端远柳西,一抹出斜景。”这两句描绘了远处柳树在夕阳的照射下形成的美丽画面,一抹斜阳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同时也为诗人的内心带来了一丝安慰。
“平江如剪绡,映柳绿逾静。”诗人将平静的江水比作被剪裁的丝绸,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江面的平静,还通过“映柳绿逾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色的和谐与宁静。
“夕气澄不收,独鹭照千顷。”夕阳的余晖洒满广阔的江面,一只孤独的白鹭在其中显得格外醒目,这一景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辽阔与壮丽,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孤独的思考。
“抽我意绪单,缭与絮云迥。”诗人的情感随着思绪的流动而变得简单而深远,如同飘散的云朵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独特。
“寂寂川上矶,不见钓鱼艇。”寂静的河岸上,没有钓鱼的小船,只有诗人独自一人,这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对诗人孤独心境的映射。
“但见行者帆,去去入瀴溟。”远处的船只在江面上行驶,逐渐消失在远方的天际,象征着人生的旅途和追求,充满了未知与希望。
“切空疏黛痕,渐与晚烟并。”诗人通过对天空中稀疏的云彩和傍晚的烟雾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感慨。
“碧窗高下楼,愁目几人醒?”最后两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碧色的窗户和高楼在夜幕中若隐若现,诗人似乎在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表达了对孤独和忧愁的深刻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孤独心境的反思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夜雨酿晨寒,曦轮隐峰半。
旋旋暖光吐,林樾增辉绚。
露重马蹄湿,峦回鸟道转。
旷谷捲千幕,野火腾馀爨。
气压不能升,结作白云片。
始穿云际出,忽据云上看。
乃知岚霭奇,总自人意幻。
揽辔立斯须,清吟纪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