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阴独居即事五章·其二》
《春阴独居即事五章·其二》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隔竹游丝风,媚我薄衫影。

澹冶不可持,略使病体警。

无端远柳西,一抹出斜景。

平江如剪绡,映柳绿逾静。

夕气澄不收,独鹭照千顷。

抽我意绪单,缭与絮云迥。

寂寂川上矶,不见钓鱼艇。

但见行者帆,去去入瀴溟。

切空疏黛痕,渐与晚烟并。

碧窗高下楼,愁目几人醒?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春日阴天中的所见所感。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林间游动的轻风、薄衫的影子、远处的柳树和斜阳,以及平静的江面、飞翔的白鹭等景象。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孤独心境的抒发。

“隔竹游丝风,媚我薄衫影。”这两句以轻盈的笔触描绘了竹林间的微风轻轻拂过,使得薄衫的影子也变得柔和而迷人。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澹冶不可持,略使病体警。”诗人通过“澹冶”一词,形容了自然景色的淡雅与美丽,但又强调这种美是难以捕捉和把握的,仿佛是对生命短暂和自然永恒的一种感慨。同时,“略使病体警”则透露出诗人可能身体不适,但自然美景的触动让他暂时忘却了病痛,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无端远柳西,一抹出斜景。”这两句描绘了远处柳树在夕阳的照射下形成的美丽画面,一抹斜阳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同时也为诗人的内心带来了一丝安慰。

“平江如剪绡,映柳绿逾静。”诗人将平静的江水比作被剪裁的丝绸,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江面的平静,还通过“映柳绿逾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色的和谐与宁静。

“夕气澄不收,独鹭照千顷。”夕阳的余晖洒满广阔的江面,一只孤独的白鹭在其中显得格外醒目,这一景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辽阔与壮丽,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孤独的思考。

“抽我意绪单,缭与絮云迥。”诗人的情感随着思绪的流动而变得简单而深远,如同飘散的云朵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独特。

“寂寂川上矶,不见钓鱼艇。”寂静的河岸上,没有钓鱼的小船,只有诗人独自一人,这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对诗人孤独心境的映射。

“但见行者帆,去去入瀴溟。”远处的船只在江面上行驶,逐渐消失在远方的天际,象征着人生的旅途和追求,充满了未知与希望。

“切空疏黛痕,渐与晚烟并。”诗人通过对天空中稀疏的云彩和傍晚的烟雾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感慨。

“碧窗高下楼,愁目几人醒?”最后两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碧色的窗户和高楼在夜幕中若隐若现,诗人似乎在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表达了对孤独和忧愁的深刻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孤独心境的反思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香山即事五首·其三

山鸟不缘人巧舌,胎仙常饮涧澄心。

当前妙趣供游憩,一晌忘言足古今。

(0)

项圣谟松涛散仙图即用自题原韵八首·其三

曹子诗如画,淮王事已尘。

登仙徒有箓,妙笔见斯人。

道润何须药,心閒自合真。

蓬瀛方寸内,不必问沧津。

(0)

赐刘藻

乞归非独往,教孝有常经。

沂水风犹昔,齐山不断青。

栖迟安梓里,俯仰乐萱庭。

灾后民何若,详陈疾苦形。

(0)

周鲲山水十帧·其六黄叶村庄

江乡秋老亦堪誇,锦树笼村斗绮霞。

过客若逢相借问,扁舟繫处是吾家。

(0)

闻雁

暖气泛楚江,肃肃雁北乡。

北人谓之来,南人谓之往。

塞垣寒气早,雁赴衡阳期。

北人谓之往,南人谓之来。

乃知往来无定论,随阳岂解分主宾。

霜夜嘹嘹数声度,又是一番诗意新。

(0)

晓行即景

夜雨酿晨寒,曦轮隐峰半。

旋旋暖光吐,林樾增辉绚。

露重马蹄湿,峦回鸟道转。

旷谷捲千幕,野火腾馀爨。

气压不能升,结作白云片。

始穿云际出,忽据云上看。

乃知岚霭奇,总自人意幻。

揽辔立斯须,清吟纪所见。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