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戈一指迅雷轰,涌雪公应记洗兵。
伊洛风烟想如旧,江淮草木转知名。
争先识面今裴度,孰与论心昔孔明。
文水万家惟击壤,得无军饷尽归耕。
天戈一指迅雷轰,涌雪公应记洗兵。
伊洛风烟想如旧,江淮草木转知名。
争先识面今裴度,孰与论心昔孔明。
文水万家惟击壤,得无军饷尽归耕。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词人刘炜叔所作,名为《上陈招使》。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借用壮丽的笔触描绘了一场战争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天戈一指迅雷轰”这一句通过天上的闪电来比喻军队的突然袭击,展示了战争的急遽与猛烈。紧接着,“涌雪公应记洗兵”则透露出战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希望像春雪一样将过去的污秽洗净。
“伊洛风烟想如旧”中,伊洛指的是古代的河流,这里用来表达作者对于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下句“江淮草木转知名”则描绘了自然界的变迁与生长,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
在“争先识面今裴度”一句中,作者表达了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这里的“争先”指的是人们为了达到目的而竞相出众,而“裴度”则是历史上的一位能臣,常被用来比喻理想中的贤才。紧接着,“孰与论心昔孔明”一句中,“孰与”意为何人,与“论心”结合起来,则是在探讨谁能够像古代的智者孔明(即诸葛亮)那样洞察世事。
最后两句“文水万家惟击壤,得无军饷尽归耕”则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和平场景。作者希望人们只需在田间劳作,不再需要为战争而奔波。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宋代士人对于政治军事的关注以及对民生和平的深切渴望。
孟夏百物滋,动植一时好。
麋鹿乐深林,虫蛇喜丰草。
翔禽爱密叶,游鳞悦新藻。
天和遗漏处,而我独枯槁。
一身在天末,骨肉皆远道。
旧国无来人,寇戎尘浩浩。
沈忧竟何益,祗自劳怀抱。
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浔阳多美酒,可使杯不燥。
湓鱼贱如泥,烹炙无昏早。
朝饭山下寺,暮醉湖中岛。
何必归故乡,兹焉可终老。
时泰岁丰无事日,功成名遂自由身。
前头更有忘忧日,向上应无快活人。
自去年来多事故,从今日去少交亲。
宜须数数谋欢会,好作开成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