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壮大兮母病,羸老不得养兮。
何以生子为日,昭昭兮我心悲。
子壮大兮母病,羸老不得养兮。
何以生子为日,昭昭兮我心悲。
这首诗《归耕操》是清代诗人汪中所作,通过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对家庭困境的深切忧虑和无奈之情。
首句“子壮大兮母病”,描绘了一个家庭中壮年儿子与患病母亲并存的情景。儿子已长大成人,本应成为家庭的支柱,但此时却面临着母亲生病的困境,无法给予母亲应有的照顾和陪伴。这种角色转换带来的压力与责任,让人心生同情。
接着,“羸老不得养兮”进一步强调了母亲因年迈而身体衰弱,无法得到妥善照料的情况。这不仅是对母亲健康状况的担忧,也是对家庭未来可能面临的困难的预感,体现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深刻理解与忧虑。
“何以生子为日”,这句话蕴含着深深的矛盾与困惑。在面对家庭成员的健康问题时,诗人不禁反思,生儿育女的意义何在?在这样的背景下,生子似乎成了一种负担,而非幸福的源泉。这一问句直击人心,引发了对生命价值、家庭责任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层思考。
最后,“昭昭兮我心悲”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收尾,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忧虑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这句话中,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对家庭困境的无力感与对母亲健康的深切关怀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凉氛围。
整体而言,《归耕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生命意义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家庭困境的哀叹,更是一次对人性、亲情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
晨光曙。
遥见□灼文奎,照天心处。
峨眉棱上西飞,北魁南极,腾辉灿丽。
神皋地。
争看碧幢旗戟,蔼然佳气。
深深有美堂中,绣帏□幕,笙歌不住。
知是元戎初度,玉觥频举,云堤烟市。
时听笑声,都人相贺相语。
人人说是,活佛生今世。
襟怀内、严霜莹月,春风秋水。
文肃貂蝉贵。
南丰学问,文昭节义。
若问庄椿岁。
堪谁比,清源曾公寿齿。
郎君宥府,衮衣荣侍。
伏羲先天易,其初一太极。
太极生阴阳,阴阳各有画。
濂溪何所传,妙得于太极。
极上作一圈,一圈只是白。
伏羲已为赘,大小圈更十。
不知果何意,多是祖河图。
所以负笭者,敢于嗤吾徒。
愿与易相忘,圈点画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