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会稽郡,风流如晋时。
贫惟将母去,清不要人知。
修竹王猷宅,春风夏禹祠。
到官游有暇,好寄剡中诗。
见说会稽郡,风流如晋时。
贫惟将母去,清不要人知。
修竹王猷宅,春风夏禹祠。
到官游有暇,好寄剡中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感伤和对古人风流生活的向往。"见说会稽郡,风流如晋时"表明诗人听闻友人将赴会稽之地,而那里宛如晋代那般风雅,这里的“风流”指的是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上的优雅。紧接着,“贫惟将母去,清不要人知”则透露出诗人的隐忍和低调,他即将带着母亲离开此地,却不愿意让人知道他的清贫状态。
接下来的两句“修竹王猷宅,春风夏禹祠”写的是到达官府后游历的景象,其中提到的“修竹王猷宅”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个文人的住宅,而“春风夏禹祠”则描绘了一幅和煦春风中祭祀古圣先贤的情景。
最后,“到官游有暇,好寄剡中诗”表达了诗人在闲暇时光喜欢将自己的诗篇寄送给远方的朋友,以此来保持彼此的情谊。这里的“剡中”可能是指特定的地名或是友人的居所。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风雅生活的追怀和对现实清贫状况的隐忍,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在闲暇时光中的文学寄托。
彩胜宜春,翠盘消夜,客里暗惊时候。
剪燕心情,呼卢笑语,景物总成怀旧。
愁鬓妒垂杨,怪稚眼、渐浓如豆。
尽教宽尽春衫,毕竟为谁消瘦。梅浪半空如绣。
便管领芳菲,忍孤诗酒。
映烛占花,临窗卜镜,还念嫩寒宫袖。
箫鼓动春城,竞点缀、玉梅金柳。
厮句元宵,灯前共谁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