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鬻非善贾,利穫非良农。
君子不自智,甘与庸人同。
天君见独者,进退有新功。
忽敛艺文手,反著怀袖中。
客问以臆对,此说非易穷。
吾非宁武子,今学北山翁。
巧鬻非善贾,利穫非良农。
君子不自智,甘与庸人同。
天君见独者,进退有新功。
忽敛艺文手,反著怀袖中。
客问以臆对,此说非易穷。
吾非宁武子,今学北山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兼的作品,名为《寄题愚斋》。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表达了诗人对智慧和才能的独到见解,以及他对于个人修养与社会地位的一种超然态度。
“巧鬻非善贾,利穫非良农。”开篇两句直接点出一种观念,即在社会中单纯追求技艺精湛或利益最大化,并不代表一个人就是好商人或好农民。诗人通过这一表述,引出了他对于个人品质与社会角色的看法。
“君子不自智,甘与庸人同。”这两句诗强调了君子的品格特点,不是自我标榜自己的智慧,而是乐于与普通人为伍,这种态度体现了一种谦逊和平等的精神。
“天君见独者,进退有新功。”这里的“天君”可以理解为宇宙或自然的法则,它能够识别那些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的人。诗人认为,在社会进退中,这些独特之士往往能取得新的成就。
接下来的两句,“忽敛艺文手,反著怀袖中。”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在某个时刻选择隐藏自己的才华和学问,将其藏于心底,而不外露。这是一种对个人修养极高要求的体现,也许是在表达一种隐退或淡泊名利的心态。
“客问以臆对,此说非易穷。”诗人在这里回答别人的询问,认为这种关于智慧、才能与社会地位的讨论,并不容易做到极致。
最后两句,“吾非宁武子,今学北山翁。”通过自比和古代隐逸之士的比较,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人生选择和追求的一种肯定。这里的“宁武子”和“北山翁”都是历史上的隐逸人物,诗人通过这种比较,强调自己的志向与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总体来看,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于智慧、才能与社会角色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个人修养的高标准和追求。同时,它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支提压西城,境绝天香集。
招邀乘逸兴,步驶追随急。
到门病眼明,晓逐秋云入。
浮屠喜跻攀,万象在拱揖。
古洞积阴霭,暗澹龛像湿。
登兹翻百忧,履危非我习。
南山西出秦,迤逦序等级。
北渭东赴海,汹涌动都邑。
林梢见新月,整归尚依郁。
兴来莫重辞,时节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