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开最晚,香泛已羃羃。
高榆散枯钱,狼藉走荒陌。
闻歌情亦倦,对酒意不怿。
非伤春遽回,第觉老相逼。
愿诉东皇君,抚辔留归迹。
百年虽无多,亦稍缓偪侧。
桐花开最晚,香泛已羃羃。
高榆散枯钱,狼藉走荒陌。
闻歌情亦倦,对酒意不怿。
非伤春遽回,第觉老相逼。
愿诉东皇君,抚辔留归迹。
百年虽无多,亦稍缓偪侧。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复的《感春》之三,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桐花开最晚,香泛已羃羃。" 这两句写的是春天里桐花开放较晚,花香弥漫,但这种美好的景象也在提醒着时间的流逝,"羃羃"形容花香浓郁而且带有淡淡的忧伤感。
"高榆散枯钱,狼藉走荒陌。" 描述的是榆树上的叶子像散落的旧钱一样,而地上则是杂草丛生,行人稀少,给人一种荒凉之感。这里的自然景象与前两句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春光易逝的氛围。
"闻歌情亦倦,对酒意不怿。"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听着别人的歌声,也感到心中的愁绪和疲惫,而面对美酒也没有了往日的兴致,显示出一种对于世事已然感到厌倦的情怀。
"非伤春遽回,第觉老相逼。" 这里诗人明确表示,这并不是因为春天即将过去而感伤,而是深刻地感觉到了时光带来的年华老去的压力。
"愿诉东皇君,抚辔留归迹。" 诗人表达了想要向天上的东皇太一诉说自己的心声,并希望能够留住时间的脚步,不让自己在时光中消逝。
"百年虽无多,亦稍缓偪侧。"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生命短暂的一种感慨,同时也表达了想要放慢生活节奏,对待每一分每一秒都要珍惜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绪,是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体验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