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其三》
《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其三》全文
宋 / 郑清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龙宫海藏自分明,搕?滩头一任倾。

因果若还终不昧,政须防作野狐鸣。

(0)
翻译
龙宫海底的事物自然清晰可见,
在海滩上随意倾倒也无妨。
注释
龙宫:指神话中的海底宫殿,象征深邃神秘的地方。
海藏:海洋深处的宝藏或秘密。
分明:清晰可见,明确。
搕?滩头:形容随意、散漫地放置或倾倒。
一任:任凭,听任。
因果:佛教中指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若还:如果。
终不昧:始终不会迷失或不明白。
政须:正需要,务必。
防作:防止成为。
野狐鸣:比喻迷惑人心的虚假言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所作的《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其三)》中的第三首。诗中通过描绘龙宫海藏的景象,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和个人修行的态度。

"龙宫海藏自分明",这里以龙宫比喻深奥的佛法,海藏则象征智慧的宝藏,暗示佛法的内在清晰与深邃,不需外在解释,自能显现其真理。

"搕?滩头一任倾","搕?"可能是指船只摇晃,"滩头"指江河的浅水处,整个画面像是船只在波涛中航行,任凭风浪起伏。诗人借此表达修行者应如船夫般,无论外界如何动荡,都能坚守内心,不受外境所动。

"因果若还终不昧",强调因果报应的道理,如果修行者能够明白并坚持因果法则,就不会迷失方向,保持清醒。

"政须防作野狐鸣","野狐鸣"出自佛教故事,形容迷惑众生的邪说。诗人提醒人们在修行过程中,要警惕那些看似佛法实则偏离正道的言论,以免陷入迷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比喻,阐述了修行者应如何面对内外挑战,保持对佛法真谛的清晰认知,并警惕错误引导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郑清之

郑清之
朝代:宋   字:德源   籍贯: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   生辰:1176—1251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猜你喜欢

闲咏五首·其五

危途九折浩无津,晚幸收身作散人。

俸禄既空忧患少,酒殽虽薄笑歌频。

多添布褐方知老,净扫茆衡不觉贫。

南陌东阡元在望,柴车懒驾动经旬。

(0)

纵笔四首·其二

一点湛空明,居然万事轻。

菜元胜肉食,车岂异徒行。

幻境终何在,金丹本自成。

信能如是解,土苴亦长生。

(0)

初夏杂兴五首·其二

避寂诸缘息,安贫百虑宽。

懒如常抱疾,退似本无官。

皎洁鹤翎扇,嵯峨龟屋冠。

何劳问唐举,彻屋是清寒。

(0)

自诒二首·其一

足蹇须人惯,颜衰著黡多。

饭迟惟静卧,酒至亦高歌。

蝗死繁蔬甲,霜清长药窠。

经旬邻父病,且喜复来过。

(0)

山行

山鸟啼孤戍,烟芜入废亭。

堤成陂水白,雨细稻秧青。

草市少行旅,丛祠多乞灵。

最怜投宿处,微火暮晶荧。

(0)

九月初作四首·其一

菊佩糕盘节物催,老怀抚事一悠哉。

年光半付残编去,诗句时从倦枕来。

零落朋俦今孰在,寂寥事业世方咍。

两丛月桂门前买,自下中庭破绿苔。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