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
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
毫虽轻,功甚重,管勒工名充岁贡。
君兮臣兮勿轻用,勿轻用,将何如。
愿赐东西府御史,愿颁左右台起居。
搦管趋入黄金阙,抽毫立在白玉除。
臣有奸邪正衙奏,君有动言直笔书。
起居郎,侍御史,尔知紫毫不易致。
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
慎勿空将弹失仪,慎勿空将录制词。
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
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
毫虽轻,功甚重,管勒工名充岁贡。
君兮臣兮勿轻用,勿轻用,将何如。
愿赐东西府御史,愿颁左右台起居。
搦管趋入黄金阙,抽毫立在白玉除。
臣有奸邪正衙奏,君有动言直笔书。
起居郎,侍御史,尔知紫毫不易致。
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
慎勿空将弹失仪,慎勿空将录制词。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特殊的书写工具——紫毫笔,通过对其制作过程和使用场合的详细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这一珍贵物品的重视。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官员职责的提醒和批评,以及对文学创作严肃态度的强调。
紫毫笔,因其材料来源稀有且制作工艺复杂而价值非凡。诗人通过对采集、精选至极致细微之处的描述,传达了对于这一工具的珍视与尊重。而这种尊重,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深入到精神和道德领域。
宣城石上之兔,因其生长环境而长出紫毫,这里象征着纯净和高洁。诗人通过这样的隐喻,强调了书写工具的神圣性,以及使用这一工具者所应承担的责任。
诗中还出现了对官员失职的批评,通过“勿轻用”一词,表达了对于权力不当使用的警示。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希望紫毫笔能够被赐予御史、起居郎这样的高级官员,以期他们能够恪守职责,公正书写。
最后,诗人的担忧和告诫是对整体社会秩序的维护。每年宣城进笔之时,紫毫之价如金贵,这不仅反映了物质价值,更象征着精神层面的重量。诗人通过“慎勿空将弹失仪”、“慎勿空将录制词”的叮咛,强调了文字的力量和责任,以及对书写行为的严肃要求。
整首诗以紫毫笔为媒介,展开了一场关于职责、道德与创作的深刻探讨。它不仅是对物品的赞美,更是一种精神态度的体现,是诗人对于理想官员形象和文学使命的追求。
高斋常见野,愁坐更临门。
十月山寒重,孤城月水昏。
葭萌氐种迥,左担犬戎存。
终日忧奔走,归期未敢论。
闻说江陵府,云沙静眇然。
白鱼如切玉,朱橘不论钱。
水有远湖树,人今何处船。
青山各在眼,却望峡中天。
香印烟火息,法堂钟磬馀。
纱灯耿晨焰,释子安禅居。
林叶脱红影,竹烟含绮疏。
星珠错落耀,月宇参差虚。
顾眺匪恣适,旷襟怀卷舒。
江海淼清荡,丘陵何所如。
滔滔可问津,耕者非长沮。
茅岭感仙客,萧园成古墟。
移步下碧峰,涉涧更踌躇。
乌噪啄秋果,翠惊衔素鱼。
回塘彩鹢来,落景标林箊。
漾漾棹翻月,萧萧风袭裾。
劳歌起旧思,戚叹竟难摅。
却数共游者,凋落非里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