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佛法一字说,子亦无心无所得。
无说无得无心中,释迦亲见燃灯佛。
我无佛法一字说,子亦无心无所得。
无说无得无心中,释迦亲见燃灯佛。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普宁所作的《最明寺殿契悟说付法偈》。诗中表达了一种禅宗的意境,强调了佛法无需言语文字的直接传达,而是通过内心的领悟来体验。"我无佛法一字说"表明诗人认为真正的佛法不在于言辞的表述,"子亦无心无所得"则进一步强调听者也需去除杂念,才能达到空灵无得的状态。最后两句"无说无得无心中,释迦亲见燃灯佛",以燃灯佛的典故象征开悟的境界,即在无言无得的境地,可以直接见到如燃灯般照亮内心真理的智慧。整首诗简洁而深邃,体现了禅宗注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
每逢人、都道早归休,何曾猛归来。
有邵平瓜圃,渊明菊径,谁肯徘徊。
底是无波去处,空弄一竿桅。
富贵非吾事,野马浮埃。
况值清和时候,正青梅未熟,煮酒新开。
共倒冠落佩,宁使别人猜。
满朱檐、残花败絮,欲问君、移取石榴栽。
青湖上,低低架屋,浅浅衔杯。
世人谈利析锱铢,汲义如君此道孤。
无地起楼怜寇老,有园和契遗尧夫。
西山别后常怀子,东国归来已弃予。
自昔祖风高挂剑,愧无佳语润黄垆。
明王不兴威凤衰,直笔无传老麟死。
春秋大谊炳如日,读者昏昏视为史。
濂溪之后伊川程,文字虽少源流真。
抉开宝藏得胡子,一洗纸上千秋尘。
伯兮有勇弗可遏,高阁诸儒祖河洛。
群玉洞见标月指,众醉醒闻候风铎。
当年进书一布衣,能取天上清名归。
秋澄讲幄玉色动,春拂秘馆芸香霏。
红尘不踏东华路,绿绮还携阆风去。
舟行若上离堆山,莫把鲁公雄文劲笔埋没苍苔间。
欲休不休岁垂晚,似冷不冷霜复晴。
起撑湖船访梅去,一点两点藏林坰。
主林无神花气薄,树影庚庚香漠漠。
谁能细玩复与临,静处测破梅花心。
桥西水北弄明月,醥酒独对青山斟。
自有此山无此客,富有他花无此格。
西湖处士不可招,鸦点孤村暮云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