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香亭由东阳寄何氏兰亭本,诗以谢之》
《高香亭由东阳寄何氏兰亭本,诗以谢之》全文
清 / 许传霈   形式: 古风

熟闻何一白,流传一片石。

石刻晋永和,禊帖留真迹。

当宋南渡时,维扬失不获。

三百有二年,淘井竟觅得。

天许还会稽,婺在会稽域。

我客婺之东,两载欣游历。

烽火几变迁,石已遭分擘。

分石藏四家,家藏倍珍惜。

购之良独难,宝筏回空寂。

何幸高达夫,求不遗馀力。

典裘得青铜,手民给千百。

乡民识好官,开诚表先泽。

我居西湖西,梦寐萦反侧。

忽下朵云来,惠及山中客。

尺幅饱琳琅,银钩兼铁画。

愧非学书人,真本赚萧翼。

白云往复还,不愁江天隔。

愿如金石交,不在数晨夕。

复读所寄书,坐慰如良觌。

世无薛绍彭,赝本从何易。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兰亭序》这一书法珍品的追寻与珍藏过程,以及对友人慷慨相赠的感激之情。诗中充满了对古代文化瑰宝的崇敬与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熟闻何一白,流传一片石”引出话题,暗示了《兰亭序》这一书法作品的珍贵与流传之广。接下来,“石刻晋永和,禊帖留真迹”点明了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价值所在——它是东晋时期王羲之在兰亭集会上所作的书法作品,是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当宋南渡时,维扬失不获”描述了历史上的动荡时期,作品在战乱中流失,难以寻得。接着,“三百有二年,淘井竟觅得”则讲述了历经三百余年后,作品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发现,重见天日。

“天许还会稽,婺在会稽域”表明作品最终回到了其起源地之一的会稽,而“我客婺之东,两载欣游历”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地区文化的热爱与向往。

“烽火几变迁,石已遭分擘”反映了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的命运多舛,经历了多次分割与分散。而“分石藏四家,家藏倍珍惜”则展现了作品在不同收藏家手中的珍视与保护。

“购之良独难,宝筏回空寂”表达了获取这样一件珍贵艺术品的不易,以及它在空寂之地的孤绝状态。接着,“何幸高达夫,求不遗馀力”表达了对友人慷慨赠予的感激之情。

“典裘得青铜,手民给千百”描述了为得到这件艺术品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而“乡民识好官,开诚表先泽”则赞扬了官员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我居西湖西,梦寐萦反侧”表达了诗人对《兰亭序》的渴望与思念,而“忽下朵云来,惠及山中客”则生动地描绘了作品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惊喜情景。

“尺幅饱琳琅,银钩兼铁画”赞美了作品的精美与艺术价值,而“愧非学书人,真本赚萧翼”则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敬畏与自谦。

最后,“白云往复还,不愁江天隔”表达了对友情与艺术传承的期许,而“愿如金石交,不在数晨夕”则强调了友谊与艺术价值的永恒性。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文化的深情回顾,也有对友情与艺术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许传霈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挽罗榷院子远·其二

国亡何忍家偏活,百鬼欺淩任所遭。

老大伊川七分易,飘零正则九章骚。

修持惯习甘辛苦,俯仰难容誉处高。

日月时同来去异,云间应叹众生劳。

(0)

揽镜六言三首·其三

蚊睫僾然不见,蝇头老矣停披。

盲左邱明作传,瞎张太祝工诗。

(0)

得江西报六言十首·其二

巧发过如虿毒,困斗尤防兽穷。

老种有骑河语,小姚无劫寨功。

(0)

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其十八

绝交书谢伊辈,养生论真吾师。

诗无风刺尤妙,史有天刑勿为。

(0)

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其四

射虱心法未亲,读蝇头字不真。

顾我八十馀老,见公两三分人。

(0)

竹溪再和余亦再作·其十

谁能遁而无闷,吾非恶此欲逃。

林下寂寂人少,花间累累冢高。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