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辙无声巷次閒,畸人愁卧鬓毛班。
月囊罢食侏儒米,岁计深依嵔垒山。
风薄回林秋蒂老,天围荒堞暝乌还。
举头却望长安日,已在浮云沆漭閒。
车辙无声巷次閒,畸人愁卧鬓毛班。
月囊罢食侏儒米,岁计深依嵔垒山。
风薄回林秋蒂老,天围荒堞暝乌还。
举头却望长安日,已在浮云沆漭閒。
诗中描绘了一幅深秋的萧瑟图景,车辙无声,巷弄之间显得异常宁静。行人愁绪,鬓毛间夹杂着秋风吹过的枯黄叶子,营造出一种寂寞与孤独的情怀。月光下,贫困之人的晚餐仅有粗劣的米食,岁月在深山中静悄悄地流逝,给人以时间的沉重感。
秋风轻拂过林间,使得枯枝更显衰老,而天色渐暗,荒废的城垣上乌鸦归巢,增添了一份凄凉。诗人在此景象中,不禁抬头向远方的长安方向凝望,但那遥不可及的日边,只见浮动的云端,似乎也被秋意所浸染,变得模糊而又渺茫。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现实贫困以及时光易逝的深切感慨。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风的清婉与含蓄。
胶扰劳生,待足后、何时是足。
据见定、随家丰俭,便堪龟缩。
得意浓时休进步,须知世事多翻覆。
漫教人、白了少年头,徒碌碌。谁不爱,黄金屋。
谁不羡,千钟禄。奈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枉费心神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
也不须、采药访神仙,惟寡欲。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
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攫须髯古,蛟龙窟宅尊。
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