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元与朔方暌,为探风沙羽翼齐。
新起渚田聊且下,旧开云路不曾迷。
天连衡岳青居半,水极潇湘白自西。
近日穹庐徙无所,好音先得报秋闺。
此心元与朔方暌,为探风沙羽翼齐。
新起渚田聊且下,旧开云路不曾迷。
天连衡岳青居半,水极潇湘白自西。
近日穹庐徙无所,好音先得报秋闺。
这首《早雁》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描绘了早春时节大雁北归的情景。诗中以雁群的迁徙为线索,寓含着对国家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感慨。
首联“此心元与朔方暌,为探风沙羽翼齐”点明了雁群的迁徙目的,它们穿越风沙,跨越遥远的距离,寻找北方的家园。这里的“朔方”象征着理想中的安定之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与安定的向往。
颔联“新起渚田聊且下,旧开云路不曾迷”描绘了雁群在新的栖息地短暂停留,以及它们曾经开辟的云路,暗示了雁群在迁徙过程中既有新的开始,也有过往的记忆。这一联通过雁群的行为,隐喻了人在面对生活变迁时的适应与回忆。
颈联“天连衡岳青居半,水极潇湘白自西”则以壮丽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将雁群的迁徙置于宏阔的天地之中,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命的坚韧。衡岳与潇湘,分别代表了南方的山脉与河流,它们的青翠与浩渺,映衬出雁群迁徙途中的艰难与壮美。
尾联“近日穹庐徙无所,好音先得报秋闺”则以雁群的迁徙与人类的生活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深切忧虑。雁群的“徙无所”,象征着人们无处安身的困境,“好音先得报秋闺”则寄托了诗人希望国家早日安宁、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雁群的迁徙,巧妙地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定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