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买鱼灯,泉下照狐兔。
行人上陵过,却吊扶苏墓。
累累圹中物,多于养生具。
若使山可移,应将秦国去。
舜殁虽在前,今犹未封树。
千金买鱼灯,泉下照狐兔。
行人上陵过,却吊扶苏墓。
累累圹中物,多于养生具。
若使山可移,应将秦国去。
舜殁虽在前,今犹未封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曹邺的《始皇陵下作》,通过对始皇帝陵墓附近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复杂,展示了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思想深度。
首句“千金买鱼灯,泉下照狐兔”生动地描绘了一番夜晚景色,透露出一丝哀怨之情。诗人用千金购买的鱼灯映照着泉水下的狐狸,隐喻了权势与弱小共存的世态。
接着,“行人上陵过,卻吊扶苏墓”则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反思。扶苏是秦始皇之子,被流放到边疆,最终死于那里。这两句通过行人的脚步声和对扶苏墓的吊唁,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悲剧的感慨。
“累累圹中物,多于养生具”一句,通过对比陵墓中的丰富陪葬品与人们生活所需的简单工具,批判了暴君对生命的漠视和奢侈无度的统治方式。
“若使山可移,应将秦国去”则是一种极端的情感表达,诗人通过想象搬走一座大山来比喻如果能够改变历史,就应该将造成无数痛苦的秦朝彻底抹去。这不仅是对始皇陵的批判,更是对暴政的一种强烈抗议。
最后,“舜殁虽在前,今犹未封树”则是对远古圣君禹(舜)的赞颂,同时也是对当时政治的讽刺。舜殁即是舜帝的陵墓,虽然 禹已去世千年,但他的陵墓依旧被人尊崇和保护。而今之人却未能做到这点,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始皇陵周围环境的描写,展示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批判精神,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理想政治与现实差距的无奈和哀伤。
晨起启山户,长天空一色。
俯瞰江山遥,高深靡所极。
山上松风喧,猿啸禽虫唧。
飞湍走千溪,人语交相集。
众响成奔雷,师旷焉足给。
仰见烟云流,平观群木立。
心随耳目迁,欲返返不得。
于焉西阳沉,忽尔万象入。
风静树不摇,鸟宿众兽匿。
解衣就床眠,远听流泉急。
不将双耳迎,涓涓到胸臆。
吾臆安可逃,泉声岂当默。
上下自乾坤,勿以音象惑。
铁崖老人发毵毵,行年八十犹宜男。
琼华翠羽蛱蝶扇,柳枝桃叶芙蓉簪。
江山风月吾亦耽,日饮美酒能成酣。
散花天女绕左右,一朵一杯优钵昙。
天年得至九十九,赋诗应馀十万首。
年今六十紫髯长,先驻玉颜娱老母。
老母康侯王母同,受兹介福天长久。
春日春江春气翔,有客宛在水中央。
东村歌笑喧儿女,西岸雪艳逞梅香。
不知春色何处动,但闻春至绕春肠。
因启纱窗来晓望,飘飘兀自北风凉。
应为乾坤除枯萎,洒扫山川俟春光,从此窅冥开至阳。
太平年,景物昌。
清时朝野尽皇唐,普天之下乐无方。
虽为客,莫思乡。我生遭明盛,一日须千觞。
江头有酒莫辞醉,醉后歌讴有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