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法堂》
《法堂》全文
明 / 释今■(艹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一法何曾到碧岑,高堂长敞旧名林。

庑下尽归龙象位,棒头谁会祖师心。

香云隐隐非烟上,幢影垂垂拂石荫。

冠冕人天应自昔,丹霞重见柏庭森。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法堂的庄严与神圣氛围。首句“一法何曾到碧岑”以疑问的语气引出主题,暗示法堂之法并非寻常所能触及,而是深藏于高远之处。接着“高堂长敞旧名林”描绘法堂的宽敞与历史悠久,表明这里是修行者聚集、传承佛法的重要场所。

“庑下尽归龙象位,棒头谁会祖师心。”这两句进一步强调法堂不仅是物质空间的殿堂,更是精神与智慧的汇聚地。龙象位象征着高僧大德的位置,而棒头则暗指禅宗的教化方式,通过棒喝来启发弟子的心灵,揭示佛法的真谛。然而,即便是这样,又有谁能真正理解祖师的心意呢?这句蕴含了对佛法深奥难解的感慨。

“香云隐隐非烟上,幢影垂垂拂石荫。”这两句描绘了法堂内香烟缭绕、幢幡飘扬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神秘庄严的氛围。香云非烟,意味着香气弥漫,却非实体之烟,象征着佛法的无形而深远;幢影拂石,则是视觉上的动态美,仿佛佛陀的教诲在石上留下痕迹,启迪人心。

最后,“冠冕人天应自昔,丹霞重见柏庭森。”这两句总结了法堂作为人天冠冕的地位,以及其历史的悠久。丹霞重见,可能是指再次见到法堂的辉煌,或是对佛法传承不息的期待。柏庭森则是对法堂环境的赞美,柏树常青,象征着佛法的永恒与不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法堂的描绘,展现了佛法的深邃与庄严,以及对传承与悟道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释今■(艹黾)
朝代:明

猜你喜欢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二十八

去年十二里新亭,尅复当时事未成。

爽气不随秋露尽,犹闻神鬼夜论兵。

(0)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二十五

蘼芜涧边春草青,桃叶渡头江水生。

女郎到此歌一曲,不尽今来古往情。

(0)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一八○

方山四面不曾圆,中有仙人号葛玄。

见说丹成浑不食,五云破洞白升天。

(0)

到马塍哭尧章·其四

儿年十七未更事,曷日文章能世家。

赖是小红渠已嫁,不然啼碎马塍花。

(0)

红梅·其一

游仙一曲梦初回,依旧江南鼎鼐才。

岁晚应嫌太孤寂,未妨随俗引三杯。

(0)

存没口号·其二

百川衮衮东赴海,学者皆知孔氏宗。

六籍湮微吾道丧,武陵山下泣寒蛩。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