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漉漉,银塘曲。兔影蘸金波,龙绡皱文縠。
越女浣纱归,双蛾湿秋影。
移舟明镜中,露下菱花冷。
月漉漉,银塘曲。兔影蘸金波,龙绡皱文縠。
越女浣纱归,双蛾湿秋影。
移舟明镜中,露下菱花冷。
此诗描绘了一幅月下水塘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与水波的交融之美。开篇“月漉漉,银塘曲”以“漉漉”形容月光洒落水面的轻柔与湿润感,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梦幻的世界。“兔影蘸金波,龙绡皱文縠”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月亮比作兔子,其影子倒映在水中,如同金色的波浪;同时,又以“龙绡”(一种丝织品)和“文縠”(有花纹的细布)来比拟水面的波纹,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月光下水面的动态美。
接着,“越女浣纱归,双蛾湿秋影”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月光下浣纱的情景,她的身影在水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被月光照亮。这里的“双蛾”指的是女子的眉毛,暗示了她美丽的容貌。最后,“移舟明镜中,露下菱花冷”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冷与静谧,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月光所笼罩,连湖面上的菱花都显得格外清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融入了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月光下的银塘之中,感受着那份宁静与美好。
秋日西山明,胜趣引孤策。
桃源数曲尽,洞口两岸坼。
还从冈象来,忽得仙灵宅。
霓裳谁之子,霞酌能止客。
残阳在翠微,携手更登历。
林行拂烟雨,溪望乱金碧。
飞鸟下天窗,袅松际云壁。
稍寻玄踪远,宛入寥天寂。
愿言葛仙翁,终年鍊玉液。
退飞忆林薮,乐业羡黎庶。
四海尽穷途,一枝无宿处。
严冬北风急,中夜哀鸿去。
孤烛思何深,寒窗坐难曙。
劳歌待明发,惆怅盈百虑。
禄微赖学稼,岁起归衡茅。
穷达恋明主,耕桑亦近郊。
夜来霁山雪,阳气动林梢。
兰蕙暖初吐,春鸠鸣欲巢。
蓬莱时入梦,知子忆贫交。
东去有馀意,春风生赐衣。
凤凰衔诏下,才子采兰归。
斗酒百花里,情人一笑稀。
别离须计日,相望在彤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