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西山明,胜趣引孤策。
桃源数曲尽,洞口两岸坼。
还从冈象来,忽得仙灵宅。
霓裳谁之子,霞酌能止客。
残阳在翠微,携手更登历。
林行拂烟雨,溪望乱金碧。
飞鸟下天窗,袅松际云壁。
稍寻玄踪远,宛入寥天寂。
愿言葛仙翁,终年鍊玉液。
秋日西山明,胜趣引孤策。
桃源数曲尽,洞口两岸坼。
还从冈象来,忽得仙灵宅。
霓裳谁之子,霞酌能止客。
残阳在翠微,携手更登历。
林行拂烟雨,溪望乱金碧。
飞鸟下天窗,袅松际云壁。
稍寻玄踪远,宛入寥天寂。
愿言葛仙翁,终年鍊玉液。
诗人以秋日西山的明丽景色为背景,展开了一番寻访仙宅的旅程。"胜趣引孤策"表达了诗人独自骑着马,追寻胜地佳趣的意境。这一路上,桃源的风光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洞口两岸坼"则透露出一种隐秘与宁静。
突然之间,诗人发现了一处仙灵所居之地,这里的主人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仙子,她以霓裳、霞酌迎接来客。"残阳在翠微"表明时间已经不早,但诗人依然携手与伴侣一同攀登。这一路上,林间弥漫着烟雨,溪水映照出金碧的光泽。
飞鸟穿梭于天窗之间,松树则与云壁相连。诗人的足迹逐渐深入,寻找那远离尘世的玄妙之踪,最终宛入了寥寂的仙境。最后,诗人表达了愿意向葛仙翁学习,终年炼制玉液,以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超脱红尘、追求精神寄托的愿望。同时,这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于道教文化的崇尚与追求。
山人爱松苦成癖,绕屋尽是苍龙鳞。
长哦其间日不足,更寻梅隐为写真。
摩挲素壁光于雪,错落金刀交屈铁。
玄豹毛生雾雨寒,老蛟爪擘山石裂。
潇疏似是寒涛惊,恍惚已觉凉风生。
徂徕山下云黯黯,太华峰顶秋泠泠。
古心山人貌亦古,矫矫苍松宛相似。
何当结取云边巢,从师参透西来意。
南邑如斗事如毛,况有连岁兵旅劳。
温侯胸有文武韬,抚民练兵无绎骚。
三年去思民愿借,共分得请薇垣下。
政纲综治无紊烦,民瘼补苴罔漏罅。
棠梨满路花重开,喜见竹马儿童来。
三尺神光射星斗,一扇仁风清瘴霾。
骥足岂能淹百里,暂布阳春到桑梓。
明当五邑苏巅崖,恩波浩荡双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