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源来紫泉,输注成半亩。
载舟彼已然,濯缨吾何有。
其源来紫泉,输注成半亩。
载舟彼已然,濯缨吾何有。
这首诗描绘了紫泉行宫中镜湖的景致,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体的来源与规模,以及它在不同情境下的象征意义。
“其源来紫泉,输注成半亩。” 开篇点明了镜湖的水源来自紫泉,而后汇聚成了一个半亩大小的湖泊。这里运用了“紫泉”这一富有诗意的名称,暗示了水源的珍贵与神秘,同时也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高贵与典雅的气息。
“载舟彼已然,濯缨吾何有。” 后两句则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过去与现在的感慨。前一句“载舟彼已然”,可能暗指曾经有人或物借助这湖水得以承载、前行,强调了水对于生命与活动的重要性。后一句“濯缨吾何有”,则是诗人自问,面对同样的湖水,自己是否也能从中获得洗涤心灵的体验。这里的“濯缨”源自古代典故,比喻清洗身心,追求精神上的纯净。通过这一问句,诗人表达了对自我精神状态的反思,以及对能够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和灵感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镜湖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烦君沽酒强登楼,罢唱离歌说远游。
文字岂劳诸子重,风尘多幸故人忧。
数程山路长侵夜,千里家书动隔秋。
起凭栏干各垂泪,又驱羸马向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