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滨衰白一羁人,五玷皇华遣使臣。
已自无恩及南楚,那能有福散东闽。
预忧刺史声名减,不称君侯佳句新。
踏遍山川成底事,徒令沮溺笑知津。
苕滨衰白一羁人,五玷皇华遣使臣。
已自无恩及南楚,那能有福散东闽。
预忧刺史声名减,不称君侯佳句新。
踏遍山川成底事,徒令沮溺笑知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斯得所作的《庸斋再赋予亦再和》。诗中,诗人以自我比喻为在苕滨(可能指苕溪边)的衰弱白发之人,寓言自己是一位被派遣出使的官员,但已经失去了朝廷的信任。他感叹自己在南楚地区并无任何恩泽可言,更谈不上在东闽地区带来福祉。
诗人担忧自己的名声会因此受损,担心不能匹配上君侯(可能指上级或友人)的新诗佳句。他反思自己的行程,遍历山川却一事无成,最后只能让古代隐士沮溺(可能指春秋时期的老子与庄子)嘲笑他的无功而返,暗示了对自身仕途的无奈和自嘲。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以及对仕途挫折的深刻反思,语言朴素,情感深沉。
五日京兆行,事复安能视。
果然按絮掾,旋为亡命子。
亡命亦何愚,荣辱不须臾。
古来直如弦,往往有他虞。
不见曲如钓,富贵多欢娱。
有客夙好游,归自东南州。
问君何所见,所见多诸侯。
诸侯何所为,所为多自谋。
须存五日心,不尔人为雠。
客言勿复多,且住听我歌。
世途险羊肠,陆海多风波。
富贵犹如此,贫贱可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