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亦似隐吴门,洞霭江烟欲互吞。
虎气尚呵盟长墓,龙宫旧敞给孤园。
涓涓石濑妨僧定,谡谡松涛洗市喧。
敢向登临陪赋手,禅心或许證风幡。
青山亦似隐吴门,洞霭江烟欲互吞。
虎气尚呵盟长墓,龙宫旧敞给孤园。
涓涓石濑妨僧定,谡谡松涛洗市喧。
敢向登临陪赋手,禅心或许證风幡。
这首诗描绘了虎丘山的壮丽景色与深邃意境。首联“青山亦似隐吴门,洞霭江烟欲互吞”以隐喻手法,将青山比作隐匿于吴门的神秘存在,洞霭与江烟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氛围。颔联“虎气尚呵盟长墓,龙宫旧敞给孤园”则通过“虎气”与“龙宫”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雄浑与神秘,同时暗含历史的厚重感,盟长墓与给孤园作为历史遗迹,见证了时间的流转。
颈联“涓涓石濑妨僧定,谡谡松涛洗市喧”进一步深化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石濑的潺潺流水虽可能干扰僧人的静心修行,但松涛的呼啸却能洗净市井的喧嚣,暗示着自然界的平和与宁静能够净化心灵,带来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尾联“敢向登临陪赋手,禅心或许證风幡”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智慧的向往与追求。诗人不敢自诩能与赋手一同登临赋诗,而是希望自己的禅心能如同随风飘动的幡旗一样,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束缚,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虎丘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禅宗思想的巧妙融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历史文化的感慨,以及对内心世界纯净与自由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南越逢初伏,东林度一朝。
曲池煎畏景,高阁绝微飙。
竹簟移先洒,蒲葵破复摇。
地偏毛瘴近,山毒火威饶。
裛汗絺如濯,亲床枕并烧。
堕枝伤翠羽,萎叶惜红蕉。
且困流金炽,难成独酌谣。
望霖窥润础,思吹候生条。
旅恨生乌浒,乡心系洛桥。
谁怜在炎客,一夕壮容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