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除夕感怀》
《除夕感怀》全文
明 / 罗洪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往日三元开宝历,近臣五夜奉金銮。

圭璋遍入群方献,弦管常留万岁欢。

忆自霜华飘故国,每依春色望长安。

探钩传炬俱恩泽,作颂观风独倚叹。

(0)
鉴赏

此诗《除夕感怀》由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描绘了古代宫廷中除夕之夜的盛况与诗人对国家、故乡及盛世的感慨。

首联“往日三元开宝历,近臣五夜奉金銮。”描述了过去三元(即正月、五月、九月)时节,宝历(象征帝王的年号)开启,近臣在夜晚侍奉于金銮殿前的情景,展现了皇家的威严与尊贵。

颔联“圭璋遍入群方献,弦管常留万岁欢。”则描绘了各地贵族和官员向朝廷进献珍贵礼物的场景,以及宫廷内乐声悠扬,庆祝万寿无疆的欢乐气氛,体现了盛世的繁荣与和谐。

颈联“忆自霜华飘故国,每依春色望长安。”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每当看到霜雪飘落,便不由自主地怀念起长安(古代都城,象征繁华与安定),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尾联“探钩传炬俱恩泽,作颂观风独倚叹。”则通过“探钩”(古代捕鱼工具,比喻寻求恩泽)和“传炬”(传递火种,象征传承与希望)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恩泽的感激与期待,同时“作颂观风”(创作诗歌以歌颂盛世之风)与“独倚叹”(独自感叹)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既为盛世感到自豪,又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宫廷除夕之夜的盛景,以及诗人对国家、故乡和盛世的深切情感,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罗洪先

罗洪先
朝代:明   字:达夫   号:念庵   籍贯: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   生辰:1504-1564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猜你喜欢

诫参徒睡不脱衣

孤舟共渡有夤缘,一众相依岂偶然。

但我住山随处所,不令衲子脱衣眠。

(0)

前往焦山历代尊宿真赞.佛印禅师

水翻千偈亦轻酬,一笑瓯峰万事休。

今古碧桃湾底路,几多风月属渔舟。

(0)

偈一百二十首·其二十五

太平山下曾相见,抚掌呵呵笑脸开。

莫怪嘉声腾万口,杖藜方自日边来。

(0)

偈一百二十首·其十六

病瘳鹤骨瘦棱棱,说妙谈玄总不能。

赖有同行木上座,是渠强健更惺惺。

(0)

拟寒山寺·其一一四

一念染心生,撞入胞胎去。

父精与母血,妄认为住处。

种子既不净,臭气相薰污。

业风吹出来,万苦从头做。

(0)

拟寒山寺·其三十三

肥鱼死砧机,过在贪香饵。

蚌蛤不吞钩,亦遭人所嗜。

有身则有苦,无身则无累。

跳出业波澜,始到安乐地。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