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翻千偈亦轻酬,一笑瓯峰万事休。
今古碧桃湾底路,几多风月属渔舟。
水翻千偈亦轻酬,一笑瓯峰万事休。
今古碧桃湾底路,几多风月属渔舟。
这首诗以淡泊超然之气,描绘了佛印禅师在焦山的生活与心境。首句“水翻千偈亦轻酬”,以水翻动千言万语,象征着佛印禅师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传播,即便面对繁复的教义,也能轻松应对,展现出其内心的平和与智慧。次句“一笑瓯峰万事休”,通过一个微笑化解一切烦恼的形象,展现了禅师面对生活琐事时的豁达与洒脱,万事皆可放下,唯有笑看风云。
后两句“今古碧桃湾底路,几多风月属渔舟”,将时间与空间的跨度拉长,碧桃湾作为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无数的变迁与故事。诗人在此处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慨,同时也暗示了禅师生活的宁静与与世无争。最后一句“几多风月属渔舟”,则以渔舟承载着月色与清风,象征着禅师的生活如同渔舟一般,虽平凡却充满诗意,与自然和谐共存,远离尘嚣,享受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印禅师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境界与对生活的深刻体悟,以及对自然与佛法的融合理解,充满了哲理与禅意,令人回味无穷。
君不见江南琴师海与聪,谁与传者梦溪公。
又不见醉翁诗中沈夫子,听水作琴琴谱起。
祇今人间何处无琴师,问渠端由渠未知。
钱塘东风万人里,沈家还见奇男儿。
沈家家住鸳湖曲,夜理渔丝朝采菊。
菊苦难餐鱼又寒,弹出歌声寄凄独。
近来携琴东海行,清音应滑如流莺。
湖园日暖百花叹,弹彻满树春风生。
我不识琴识琴理,为君悲酸为君喜。
相逢正值酒钱空,徉狂攘臂红尘市。
琵琶阮咸休羡渠,相知岂须频曳裾。
醉毛死久髯徐去,洗手空山修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