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御史似王猷,种得琅玕几度秋。
香墨写成鸾凤尾,赠君携取到长洲。
乌台御史似王猷,种得琅玕几度秋。
香墨写成鸾凤尾,赠君携取到长洲。
这首明代诗人徐庸的《题陈宗理御史所赠杨仲举竹》以竹为载体,寓情于物,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赞美。诗中将陈宗理御史比作东晋名士王猷,以“乌台御史”点出其官职,而“种得琅玕几度秋”则描绘了竹子生长的岁月,暗含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
“香墨写成鸾凤尾”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竹子的形态比作鸾凤之尾,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优美姿态,也寓意着竹子如同鸾凤般高洁、优雅。最后,“赠君携取到长洲”表达了诗人将这份美好的情感和竹子一同赠予友人,希望友人能将这份美好带至远方,寓意着友谊的传递与延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与内在精神,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借物抒情的传统美学。
人生忽旦暮,聚散如飘蓬。
谁能联同气,常此杯酒通?
阿弟开家宴,樽喜北海融。
分盏量酒户,即席传诗筒。
墨公讲丰韵,咏物格调工。
大川重义侠,击筑悲歌雄。
敬亭妙挥洒,肆应才不穷。
汝贻排酒阵,豪饮如长虹。
顾我徒老大,小技惭雕虫。
最后易堂至,谐谑生春风。
会者此七人,恰与竹林同。
中和连上巳,花柳烟溟濛。
三春百年内,几消此颜红。
卜昼更卜夜,拟宿松堂中。
半天突兀斗姥阁,星河晓向檐前落。
春来拾级一登临,四野苍茫时自若。
莺啼花老春渐深,东风作恶吹荒林。
白云遥遥望仙境,彷佛犹闻钟磬音。
千秋宴罢洛阳宫,石郎从此归河东。
不念心胆推舅氏,再世俨谓他人翁。
南面中州北面虏,岁输金币割吾土。
阳城一捷讵为功,维翰和亲计罔补。
铁骑长驱入汴来,十万横磨剑锋摧。
禁苑调鹰浑未醒,穷庐啖饭何时回。
可怜一十六州地,三代而还不易治。
屈膝虏廷四百年,铁打此错同儿戏。
将取固舆资寇仇,靖康之难职此由。
嗟呼一寸黄金一寸土,石氏贻谋祸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