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招提境,安知白日閒。
懒云长卧石,残雨不归山。
鸟逐空花落,僧随飞锡还。
开窗见城阙,应似出人间。
不入招提境,安知白日閒。
懒云长卧石,残雨不归山。
鸟逐空花落,僧随飞锡还。
开窗见城阙,应似出人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鸡鸣山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不入招提境,安知白日閒”,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未亲临寺庙,难以体会闲适的白日时光。接着,“懒云长卧石,残雨不归山”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云彩和雨水赋予了情感,懒散的云朵悠闲地躺在石头上,残留的雨水不愿回归山林,营造了一种静谧而自由的氛围。
“鸟逐空花落,僧随飞锡还”描绘了鸟儿追逐着空中飘落的花瓣,僧侣则随着行脚的锡杖归来,画面生动,富有动态美。最后,“开窗见城阙,应似出人间”一句,诗人通过开窗所见的景象,暗示了外界的繁华与喧嚣,与此刻内心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哲理的独特感悟。
向山独有一人行,近洞应逢双鹤迎。
尝以素书传弟子,还因白石号先生。
无穷杏树行时种,几许芝田向月耕。
师事少君年岁久,欲随旄节往层城。
从来无检束,只欲老烟霞。
鸡犬声相应,深山有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