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山独有一人行,近洞应逢双鹤迎。
尝以素书传弟子,还因白石号先生。
无穷杏树行时种,几许芝田向月耕。
师事少君年岁久,欲随旄节往层城。
向山独有一人行,近洞应逢双鹤迎。
尝以素书传弟子,还因白石号先生。
无穷杏树行时种,几许芝田向月耕。
师事少君年岁久,欲随旄节往层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返回他所居住的茅山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如“向山独有一人行,近洞应逢双鹤迎”,表达了道士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以及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
诗中,“尝以素书传弟子,还因白石号先生”两句,则显示出这位道士不仅有着深厚的学问,而且在修行上也颇有造诣,能够指导门人,并且被尊称为“先生”,可见其在道教界的地位非凡。
接下来的“无穷杏树行时种,几许芝田向月耕”两句,更是深化了这种超脱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杏树和芝田的描写,暗示了一种长生久视、物外仙境的生活理念。
最后,“师事少君年岁久,欲随旄节往层城”两句,则表达出诗人对于这位道士的敬仰之情,并且想要追随他前往那神秘的“层城”,进一步强化了诗中对于仙境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一种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