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以杨花为题材,借物抒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杨花飘零的景象,同时也寓含了深深的离愁别绪。
"似花还似非花",形象地写出杨花的轻盈和难以捉摸,既像花又非花,引人遐想。"无人惜从教坠"则表达了对杨花被忽视的感慨,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的冷漠。接下来的"抛家傍路"和"无情有思",通过杨花的飘落,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进一步描绘杨花飘落时的凄美,仿佛在诉说一种深情的眷恋。"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借梦境表达了对相聚的渴望,却又被现实中的莺声唤醒,增添了无奈与失落。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诗人的情感转向更深沉,他并不遗憾花的凋零,而是惋惜美好的时光不再。"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雨后的残景更显凄凉,杨花的踪迹只剩下满池破碎的浮萍。
最后,诗人感叹春色三分,其中二分已化为尘土和流水,只剩一分难以捕捉的杨花,寓意着生命的短暂和人事的变迁。"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诗人揭示出杨花的真实身份——离人的泪水,将个人情感升华到了极致。
整首词以杨花为载体,寓言寄情,展现了苏轼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对亲友的深深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