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城最高处,兰若此中开。
水见东溪去,僧闻西域来。
啼乌喧梵座,花雨净经台。
观万俱空境,何须得象回。
莲城最高处,兰若此中开。
水见东溪去,僧闻西域来。
啼乌喧梵座,花雨净经台。
观万俱空境,何须得象回。
这首诗描绘了万象山崇福寺的宁静与庄严。首联“莲城最高处,兰若此中开”以“莲城”象征寺庙的高洁与清幽,点明了崇福寺位于莲城之巅,兰花般静谧的寺庙在此开放。颔联“水见东溪去,僧闻西域来”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流水流向东方溪流与僧人听闻来自遥远西方的声音,展现了自然与宗教的和谐共存,同时也暗示了佛法的普世性和深远影响。
颈联“啼乌喧梵座,花雨净经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乌鸦的啼叫声在梵音缭绕的佛堂中回响,仿佛是大自然的梵唱;而花瓣如雨般洒落,洗净了经台上的一切尘埃,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精神的升华。尾联“观万俱空境,何须得象回”则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空灵境界的深刻感悟,强调了在这样的精神世界里,无需外在形式的回归,内心的平静与觉悟即为最高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崇福寺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对佛教精神的深刻探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宗教融合的审美追求,以及对内心世界纯净与超越的向往。
原宪素非贫,嵇康自寡欲。
守道识通穷,达命齐荣辱。
庭梧变葱茜,篱菊扬芳馥。
坠叶翻夕霜,高堂瞬华烛。
况兹寒夜永,复叹流年促。
感物思殷勤,怀贤心踯躅。
雄词封禅草,丽句阳春曲。
高德十年兄,异才千里足。
咫尺邈雪霜,相望如琼玉。
欲识岁寒心,松筠更秋绿。
钟鼓九衢绝,出门千里同。
远情高枕夜,秋思北窗空。
静见烟凝烛,闲听叶坠桐。
玉壶思洞彻,琼树忆葱笼。
萤影疏帘外,鸿声暗雨中。
羁愁难会面,懒慢责微躬。
甲乙科攀桂,图书阁践蓬。
一瓢非可乐,六翮未因风。
寥落悲秋尽,蹉跎惜岁穷。
明朝不相见,流泪菊花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