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缬晴初放,心旌暮欲悬。
柳行聊弭盖,沙渡急回船。
积水经荒漠,层峰抱远天。
柴墟它日梦,应到此山川。
眼缬晴初放,心旌暮欲悬。
柳行聊弭盖,沙渡急回船。
积水经荒漠,层峰抱远天。
柴墟它日梦,应到此山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进入顺义时所见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首句“眼缬晴初放”,生动地展现了清晨阳光初照,眼中景象逐渐清晰明亮的情景。接着,“心旌暮欲悬”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期待或不安,仿佛在傍晚时分,心中有所牵挂或憧憬。
“柳行聊弭盖,沙渡急回船”两句,通过行走于柳树间和渡过沙洲时急忙调转船只的动作,既展现了旅途中的动态美,也暗示了诗人对行程的忙碌与匆忙。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反映了诗人的行旅状态。
“积水经荒漠,层峰抱远天”则将视野拉宽,描绘了一片辽阔的景象:经过一片积水覆盖的荒漠地带,远处群山层层叠叠,怀抱于天际。这种壮丽的自然风光,既展示了大自然的雄伟,也象征着诗人在旅途中所经历的艰难与挑战。
最后,“柴墟它日梦,应到此山川”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梦想的追求与对眼前美景的感慨。这里的“柴墟”可能是指简陋的村落或生活场景,与前文的壮丽自然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理想生活与现实之间的思考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行旅中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反思,展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方式。
松有落叶者,乃在兴安北。
其山夏积雪,风劲善荡涤。
是木性宜寒,翠云盘崱屴。
而颇羞独树,与众同凋寂。
崖口向已无,关内何能得。
我命带根移,培平土固密。
既因顺木天,遂如转地力。
奇峰诡石侧,森森助景色。
材岂限于域,由来系培植。
画州思禹绩,建国缅尧封。
楚汉惟蜗角,山川实地冲。
澶渊徙以后,渤海入无从。
迩日淤尤甚,防秋策预供。
用爰纡六辔,都大为三农。
恬浪徐鸣桨,洪流高指墉。
惊心斯创见,著意敢辞慵。
宁更言多费,惟勤救鞠讻。
石堤筑一律,苇埽胜千重。
惟是补偏计,曾无永逸庸。
黄楼读昔赋,宋代即今踪。
谩诩新沙刷,寅哉兹偶逢。
凤翣龙輴何事尔,贯鱼故剑适相从。
可知此别非常别,谩道无逢会有逢。
芦殿惊心陈白日,菆涂举目惨寒冬。
百年等是行云寄,廿载凭参流水踪。